第879章-《定秦曲》


    第(3/3)页

    经传,在决战前一夜,罗马联军中的法兰克军与一支隶属于匈人联盟的格皮德人军队意外相遇并展开一场遭遇战。战至天明,双方各自收兵,伤亡合计约1.5万余人。不过这条消息并没有得到证实。第二天拂晓,双方便仍然按照预定的作战计划开始进军。

    会战终于打响,匈人联军先动进攻,在遮天蔽日的箭雨掩护下,匈人精骑风驰电掣一般冲向罗马联军的中央,由各蛮族的乌合之众组成的中央阵线抵挡不住,被匈人骑兵以楔形深深插了进去。这时匈人骑兵开始向左旋转,包抄西哥特军队。阿提拉对战局洞若观火,他知道罗马军团早已今不如昔,只有西哥特人尚能一战,如果能将其歼灭,就胜券在握。这时匈人联军的两翼也开始一起压上来,会战到此已经变为一场混战,而罗马联军形势危急。

    阿提拉没有看错,西哥特人最终力挽狂澜,为罗马帝国赢得了这场会战的胜利。年过六十的西哥特王特奥多里克亲率铁甲骑兵反击,结果中箭落马,被紧跟其后的西哥特铁骑践踏而死。失去领的西哥特人只出现了片刻的慌乱,在王子托里斯蒙(Torismond)的指挥下迅恢复了秩序。西哥特骑兵凌厉的反击将匈人压了回去,而慌不择路的匈人骑兵迎头撞上了左翼罗马军团的盾牌防线,纷纷倒在罗马标枪的攒射之下。这时匈人左翼的东哥特人也抵挡不住西哥特铁骑的冲击,率先败逃,沙隆会战到此才分出胜负。

    阿提拉率领残军撤回马恩河畔的营地,用匈人的大篷车尾相连,弓箭手密布其间,组成一道相当坚固的防线。入夜以后,战场上依然一片混乱。托里斯蒙率所部西哥特人追击时在黑暗中与他的大部队走散,结果误入匈人的营地,要不是他的随从拼死搭救,托里斯蒙几乎就去见了他的父王。埃提乌斯也和他的罗马军团失散,不得不在西哥特人的大营里过夜。直到天亮时分,罗马阵营才意识到他们居然击败了匈王阿提拉。

    阿提拉此时如同一只受伤的猛虎,虽然缩在营垒里负隅顽抗,依然斗志不减。匈人的战鼓不分昼夜地响彻云霄,而托里斯蒙率西哥特骑兵几次攻击都被乱箭射了回来。在罗马阵营的联席军事会议上,大家七嘴八舌,有的主张强攻,有的主张围困,但埃提乌斯心里却另有计较。

    他奉劝托里斯蒙立刻回国坐稳王位再说,以免夜长梦多。埃提乌斯一语惊醒梦中人,托里斯蒙马上率军赶了回去。罗马阵营走了西哥特人,顿时显得势单力薄,众人的心气也没那么高了。这样拖了几天以后,罗马联军遂撤围而去。

    沙隆之战后埃提乌斯的事业如日中天,他也因此居功自傲,丝毫不掩饰对皇帝瓦伦提尼安的蔑视。

    瓦伦提尼安是幼年即位,前二十多年都由太后摄政,他人格卑劣,心胸狭窄,对埃提乌斯的轻慢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本来埃提乌斯的儿子和瓦伦提尼安的女儿订有婚姻之约,公元454年的一天,埃提乌斯听说瓦伦提尼安有意毁约,就亲自面见瓦伦提尼安,言辞激烈地敦促他履行诺言。瓦伦提尼安按捺不住,跳起来一剑刺入埃提乌斯的胸膛,他的宦官佞臣们也一拥而上,将埃提乌斯杀死,罗马最后一位名将就这样丧生于宵小之手。

    这件事公布以后,整个欧洲为之震惊,无论埃提乌斯的朋友还是敌人都扼腕叹息。一个大臣直率地告诉瓦伦提尼安说:“我不了解陛下和埃提乌斯的过节,我只知道您刚刚用左手砍掉了右手。”仅仅一年后,瓦伦提尼安就被一个忠於埃提乌斯的匈族侍卫刺杀,而当时站在周围的群臣和卫兵都冷眼旁观,无人援之以手。失去了顶梁柱的西罗马帝国,苟延残喘了二十年后就被西哥特人灭亡了。

    但是很有可能,埃提乌斯的死,是其因为沙隆之战当中元气大伤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坐视阿提拉率军进入攻入罗马,瓦伦提尼安被羞辱有着一定关系……

    ………………………………………………分割线…………………………………………

    第二次“****”则是指被唐军多次击败,最终不得不被迫西迁的突厥人所带来的。

    只不过在数百年的时间过去之后,这一批西迁的突厥人才真正的成为欧洲历史上的“****”,因为只有奥斯曼土耳其,这个由突厥人后裔创建的最后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事实上才是第三次****的存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