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定秦曲》


    第(3/3)页

    犬戎,作为戎人体系当中实力较强的一支,因为一些方面的缘故,曾经一度成为了威胁周王室的最大敌人。

    犬戎,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到西周末期,由于周幽王废嫡立庶,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盛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

    此后,犬戎便成了华夏民族最可怕的敌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

    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这个时候的戎狄,应该是指回鹘人。)

    而有一种观点认为,西周中期以来,随着周王朝实力的削弱,共、懿、孝、夷四王仅能守成,而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特别是猃狁,进一步加强对周朝的压力,不时入侵。宣王时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力量,宣王命尹吉甫、南仲等出军征伐猃狁,取得很大胜利。但是,到了周宣王晚年,周王朝又重新出现了衰落的现象。

    周幽王即位,以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国人皆怨。废去申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子伯服为太子,并拟问罪申侯。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和犬戎军队大举进攻西周都城。周王室卫队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幽王携褒姒及太子伯服仓惶出逃,终被犬戎军队追上。幽王及太子伯服被杀死于骊山脚下,褒姒被犬戎掳走,西周亡。

    随后,晋、郑、卫、秦等诸侯联军又将犬戎军队打败,拥立宜臼为平王,迁都雒(洛)邑,史称“东周”。

    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但终究为强秦所平,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

    后来的突厥,蒙古皆以狼为图腾,或许也是有犬戎遗部融入其中的缘故。研究中国的游牧民族、游牧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图腾,也必须从古匈奴荤粥和犬戎开始。

    而《史记》也有关于周穆王对犬戎作战的记载:

    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旺盛,多)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但是综合《穆天子传》的记载而言,这个祭公谋父的谏言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辛丑,天子西征,至于?人。河宗之子孙?柏絮且逆天子于智之。先豹皮十、良马二六。天子使井利受之。癸酉,天子舍于漆,乃西钓于河。以观智之。甲辰,天子猎于渗泽。

    于是得白狐玄狢焉,以祭于河宗。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天子属六师之人于?邦之南、渗泽之上。戊寅,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劳用束帛加璧,先白,天子使啸父受之。

    而在一些记载而言,则是说出了相关的情况(真实性待考):

    周穆王不拒不听从祭公谋父的意见,还是调集军队征讨犬戎。但正如祭公谋父所料,由于犬戎部落的坚决抵抗,周朝的军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几乎一无所获,只得到了四头白狼和四头白鹿。

    这次征讨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从此以后,戎、狄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的所有部族,全都就此脱离了周朝的约束,再也不来朝拜周朝的君主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