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正文卷第一百四十一章模拟总结:世界之主!!绝境下的通关! 最新网址: 东吴的经济彻底崩溃,一时之间,民不聊生。 当曹叡看到这般恐怖的景象之后,再想起自家国内那依旧高高在上的皇锦,心里清楚,这玩意必须要管控好,必须要让他的价格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 最好是只能涨,不能跌! 就算跌,也只能小幅度的下跌,不要让人产生恐慌的情绪,要让大家都对这皇锦的未来有自信,让大家明白,这是有价值的。 至于东吴这边经济崩溃的消息,曹叡只能竭尽可能封锁,尽量不影响本地的皇锦市场。 如果一旦崩塌,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曹叡觉得这皇锦可能是诸葛亮的计谋。 可他转念又一想,明明是自己贪得无厌,利用这皇锦赚了一波又一波的钱,整个曹家,夏侯家,魏国的高层们,几乎都赚得盆满钵满。 这难道还要怪人家? 实在是没有道理。 曹叡叹息一声,喃喃说着:“如此看来,只能尽快攻伐吴国,用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只要吞并足够多吴国的土地,这点皇锦的风险,也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而与此同时。 蜀汉这边。 当苏澈宣布对东吴开战后,蜀汉集团内部并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 蜀汉内部早就有一些投魏党。 比如谯周、杜琼等蜀汉“投降派”,早已经身在蜀汉心在魏。 在原本的历史中,他们多次发表亡国论,预言蜀国必将灭亡。 两汉三国一直有一句谶语流传很广:“代汉者,当涂高也”。 袁术正是因为这句谶语敢于称帝。 谯周曾经询问杜琼:“以前周徵君认为‘当涂高者’是魏国,他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 杜琼回答说:“魏,是观阙的名字,正对着道路而显得高耸,圣人取其相类同而进行论说罢了。” 当苏澈决定联合魏国,攻打吴国,荆州派自然不可能反对,而其他派系因为亲近魏国,更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在他们看来。 魏国何等强大,占据天下三分之二,只要他们稳定下来,灭蜀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此前诸葛亮屡次北伐,不仅为了转移内部的矛盾。 更是为了让国内的那些投降党们看一看,强大的魏国,并非是无敌的存在。 他们,也是可以被击败的。 即便如此,那些投魏党的态度却依旧坚定。 他们并不看好蜀汉。 其实原因还有一个。 那就是他们没有得到利益。 益州派作为三系之中最低的一层,处于蜀汉整个权力的边缘,荆州派已经将蛋糕全吃了,残根剩饭给了东州派,而益州派则连一口汤都喝不上。 小小的益州,蛋糕就那么点儿大,蜀汉虽然耕地、人口也远不如东吴和魏国,但整个官僚系统却非常臃肿庞杂,如果每个人都想在利益的蛋糕上分一杯羹的话,那真正的当权者根本吃不饱。 诸葛亮作为丞相,同样作为荆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只能尽量维护荆州派的利益。 可如此一来,久而久之,人心背向,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他还活着的时候,或许没人敢说什么。 蜀汉这驾马车还能勉强运行。 可当他死了,那有各种各样心思的人可就非常多了。 苏澈自然清楚的明白这一点。 想要内部稳固,不是光靠着口头的宣传,靠着复兴大汉的梦想,就能让别人心甘情愿为你打工的,大饼哪怕画得再大,再完美,再诱人,可如果实现不了的话,那依旧一点用没有。 几乎大部分的蜀地豪族,一开始就不想反攻,在他们看来,这天下,谁当家做主,有什么区别吗? 谁能给他们更多的利益,谁才是他们的真正主人。 可问题是,益州就这么大点的地方,如果把原本属于荆州派的利益,让给益州派和东州派,那必然会引起荆州派的不满。 所以,对外发动战争是必须的。 对于东吴,蜀汉一直没什么好感,此前的联盟,就非常脆弱,此刻反水,可谓是顺理成章。 且不说此前关二爷之死,背刺荆州,火烧连营的那一笔笔烂账。 就单从法理上来说,无论是曹叡还是刘禅,都应该去攻打吴国。 孙十万敢称帝,那就是最大的问题。 对魏而言:大魏吴王敢造反?私自称帝,这必须死。 对蜀汉来说:大汉吴侯竟然敢称帝?真是该死! 当东吴称帝之后,无论是曹魏的朝堂上下,还是蜀汉的朝堂上下,无不群情激奋,都要讨伐逆贼! 特别是蜀汉集团,几乎上上下下,所有人都怒了。 但无论是曹魏,还是蜀汉,最终都没有攻打吴国。 因为蜀汉的存在,曹魏并没有急着攻打吴国,再次上演当年赤壁之战的悲剧,让蜀汉在一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因为曹魏的存在,诸葛亮捏着鼻子,忍着恶心,为了维护那脆弱的盟友关系,承认了东吴的称帝。 诸葛亮是个很理性的人,他清楚的明白,哪怕破局的可能性非常微弱,但也要走向最优解! 哪怕东吴称帝,他依旧要发去祝贺。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以往的关系,才能击败最强大的魏国。 但诸葛亮还是想错了一点,别人是永远不能指望的,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依靠的,仅仅只有自己的力量。 想和东吴联合进攻魏国,等事成之后,平分魏土。 这个饼画得很大。 理论上的确可行。 但也要东吴的孙权有这个心思才行,当初他就是打不下合淝,才偷的荆州。 这么多年了,合淝对于孙权依旧是心魔一样的存在,这地方简直是他的一生之敌。 连合淝都打不下来,久而久之都没这个心气了,还想北击魏国,和蜀汉平分天下? 说白了,这就是个猪队友。 但诸葛亮没有第二种破局之法,只能硬着头皮和东吴结盟。 如果按照诸葛亮原本的计划来走的话,这根本就是一条死路。 哪怕诸葛亮再活十年,二十年,也绝对不可能北伐成功。 想要破局,只能换一条路。 苏澈用蜀锦搞垮了东吴的市场经济之后,并没有着急攻城掠地,而是准备让魏国打先锋,自己在旁边划水就行。 此刻的魏国很强,无论是蜀汉还是东吴,他们都能打。 和蜀汉结盟之后,他们已经没有后顾之虑,自然可以放心出击。 他们也没有嫌弃蜀汉这个队友在划水。 原因很简单——谁攻占的城池,那就算谁的。 如果魏国先一步吞并下吴国更多的城池,那他们会强大一些,日后灭蜀,也会轻松很多。 他们还巴不得蜀汉一直划水到最后呢! 与此同时。 蜀汉。 当苏澈凭借那五百亿钱的资金,拿到大批大批的资源之后,他开始招兵买马,招募山民,将很多物资投入到了益州派的手中,这样的举动,毫无疑问赢得了益州派的民心。 这虽然引起了荆州派的不满,但这点声音,苏澈直接无视了。 这个派系,那个派系,为了各自的利益,各种斗个不停,等到所有派系全部倒了之后,又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内斗,持续不断的内耗,一点也不知道团结。 这样的内耗,是一个国家的大忌。 如果所有人都能一致对外,放下自己的个人利益,那这个国家必然会无比的强盛。 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觉悟。 大多数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斗。 可这样下去,如何能让大汉再次伟大? 苏澈这样教训了一番以蒋琬为代表的荆州派集团。 他们一个个低头表示明白,可是能听进去多少话呢?那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不过,苏澈也没指望他们能瞬间领悟,能推动他们的,除了利益,再无其他。 攻占东吴的利益,苏澈将其分到了荆州派和东州派的手里。 而益州派,则开始实行苏澈的伟大复兴之路! 苏澈命姜维、孟获带着那些土人、山民,以及招募来的外族士兵,给他们最精良的武器装备,让他们一路向西!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其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八个字很关键,说的就是诸葛亮南征之事。 “渡泸”是指渡过了泸水,“深入不毛”则是指到达了一个叫“不毛”的地方。 广义上的不毛,指的是不毛之地,但实际上,这里的不毛,指的是现在的缅甸。 缅甸的英文名字叫做“burma”,“缅甸人”的英语为“burmese”。 读出来基本就是“不毛”两字的发音。 在古时候,“不毛”或者“八莫”,就是缅甸的代称。 即便是现在的缅甸八莫一带,几乎家家都还在供奉诸葛亮。说明诸葛亮的确曾经到达过这里,并且用教化改变了当地的很多风俗。 在原本的历史上,诸葛亮劝各族人民“筑城堡、务农桑”,把汉族的生产经验、技术知识传授给西南各民族,其中包括了“滇中耕田法”。 由于这种耕作方法特别适用于少数民族劳作的梯田,因此这种耕田法被缅甸北部人民和我国西南民族沿用至今。 关于诸葛亮的种种传说,现今在缅甸依然被广泛流传,中缅边境人民为了纪念诸葛亮,专门建立了诸葛祠、武侯庙、孔明城。 诸葛亮的教化之功,可谓了得。 不过,他对于未知领域的开拓精神,显然稍微缺乏了一些。 从缅甸一路往西,教化诸多蛮夷,再往西,不断往西,就能看到古印度,在这个时期,古印度的名字叫身毒,此刻建立起来的政权名字叫贵霜帝国。 南边的环境非常恶劣,因为雨林很多,所以可谓是遍地瘴气。 不过。 苏澈让那些益州派的世家大族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危险与收益是并存的。 这些地方虽然遍地瘴气,非常危险,可只要克服这些困难,就能得到环境优渥的土地。 那些土地上种植的作物能一年三熟啊! 在这面前…… 区区瘴气,又算得了什么? 死再多的人又如何? 这是万世之基业! 要有开拓精神,要将目光看向更长远的地方,先和贵霜帝国进行贸易,同时一路向西推进,借助孟获这些土著人,再依靠先进的中原为背景,不断教化,不断征服。 在苏澈的描绘之下,南方的那些瘴气之地过去后,就能抵达贵霜帝国! 随着这一路的发育,到时候,就有能力和贵霜帝国开战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