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478章终究到了这一天 总体上,留美游学还是以理工科为主,胡适、赵元任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文科生在比例上只有一二成而已,况且他们一开始学的也是理工科。 主要是太缺理工人才了,只能尽全力扶持。 李谕与唐国安把所有的学生都召集到了清华园,进行赴美前的准备工作。 这一批有不少理工人才,除了名气很大的姜立夫、竺可桢、梅贻琦,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留下一笔的还有周仁、易鼎新等。 周仁是搞材料学的,冶金、陶瓷等。 易鼎新的方向是电气,主要是强电方面,他后来当了湖南大学校长。正好在李谕于长沙创建的学校读过一年。 唐国安对他们进行一些常规性的宣讲,根本无须调动什么情绪,这时候赴美留学的人是真有报国之心的,几乎都会回来。 李谕甚至不想让他们过早回来,最好在美国大学毕业后再去美国的企业工作几年,然后回国,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所学,发挥的能量更大。 在场的所有人都算得上“洋状元”,已经铁定了要去美国留学,并且每个人都有非常丰厚的奖学金,保证他们到了美国至少过上中产家庭孩子的生活水平。 所以大家的心情很放松,李谕和他们随便闲聊了起来。 胡适还在不断夸赞姜立夫的帮助,他一向有“君子善假于物”的特长,最能把别人的帮助运用得恰到好处。 姜立夫都有点被夸得不好意思。 李谕认真提醒道:“到了大洋彼岸,你们可能会发现美国的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发展超出想象,但千万不要贪图享乐。” 胡适立刻拍着胸脯说:“美国人的伎俩我当然知道。” 李谕讶道:“你知道?” 胡适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国人退还庚款明显怀着诡计,反倒是清政府自己蒙在鼓里,还把美国感激得不得了,仿佛奉着个大慈大悲的菩萨一般。” 姜立夫也点了点头:“上兵伐谋,美国人这一招太高明。” 这下李谕是真的有点惊讶了。 李谕知道美国想法完全是因为有一个穿越者的超凡视角,而他们这些还没有去美国的留学生竟然已经看了出来,不愧是层层选拔出来的有识之士。 当然了,在美国生活了几年后,胡适他们难免会被美国文化所侵染,所以后来胡适对美国非常赞扬。 他在回国后便说过:“美国风俗极佳。此间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民无游荡,即一切游戏之事,亦莫不泱泱然有大国之风。对此,真令人羡煞。” 持有类似论点的人不在少数。 不过差距的确要承认,拿清末民初的中国和刚刚成为世界工业第一的老美比,就算一个纯客观的外星人,也会和胡适这些留学生感觉差不多。 留学生到美国后,往往会住到某些条件稍好的美国人家里。用胡适的原话,“这些上等缙绅之家,待中国人极优,时邀吾辈赴其家座谈。” 反正目前来说,美国寻常家庭也在为自己民族自愿宣传。 之后很多历史学家们认为胡适等庚款留学生没有深入过美国底层群体,不知道还有另一类开饭馆、洗衣店、做苦工的华人艰辛。 他们几乎也=没有在美国讨过生活,大多只是在象牙塔中,因此只看见了美国好处,对美国一往情深。 要不说庚子退款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教育投资是一场百年跨度的大阳谋,只能一点一点艰难破局。 当然了,这些留美学生都是聪明人,基本看透了表象,知道外国人骨子里还是瞧不起中国人的。 李谕又问起了他们去美国后的目标,姜立夫不假思索道:“在下自然要修习数学,此为所有西学之根基。” 赵元任说:“在下同样想修习数学,兼修物理。” 竺可桢随即道:“中国大地向来是以农立国,但现在农学却落于人后,所以我想修习农学。” 轮到胡适,他思索片刻说:“我也要修习农学。在下家中便开茶铺,农科与茶叶的关系很密切。” 选农科是比较省钱的,与后世一样,现在的美国大学对于一些专业执行保护政策,凡是修习农学之类的专业,学费每年少很多,甚至几近免费;而庚款补助会发到每个人手中,变相挣了钱。 李谕又说:“如今我与美国诸所大学关系很友好,有些忙能够帮上,你们有没有很想去的学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