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刘盈:大过年的,你就作吧!-《天命唯汉》


    第(3/3)页

    毕竟,现如今的汉国锐意进取,讲究的是一个「功名马上取」,属于是从民间到朝堂,哪哪都是战狂……

    比如当年汉武帝在第一次征讨大宛失败后,立刻就能够「赦囚徒扞寇盗,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

    六万战兵,从关中投放到数千公里之外的大宛,这是让后世的铁血强送,以及大萌王朝想都不刚想的事情!

    和汉唐相比,宋明那种放弃燕云十六州、辽东河套,乃至于交趾的行为,都是懦夫无能之举!

    什么敌人太强、技术外流、没有马、粮食不够、生产力水平不行、汉族是农耕民族、拓展到400毫米降水线以后就是极限了等等等等,不过是在找借口罢了。

    因为,如果真的要做一个农耕民族,怎么能够放弃燕云的沃土平原,是不是把红河三角洲的土地消化消化,该不该把河套的土地稳固稳固,能不能把辽东的沃土收拾收拾?

    这些可都是令人艳羡的土地,农耕民族有什么理由不去争取到手呢?

    所以,归其原因,就是战略失能和组织力的严重退化!

    而一切经济政治军事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分配问题,即社会财富究竟该怎么分配?

    现如今的汉朝经济,以及后来的唐朝,兼有国有土地经济和庄园经济两种,其中后者占据绝大多

    数。

    而掌控庄园的豪强,和后来科举制度下的地主有本质的区别。

    既前者兼具经济基础所有者、政权组织者、军事组织者的三重身份,而后者则是经济基础的所有者,直接掌握社会财富和人力资源。

    问题的关键是,地主是政权的依附者,科举制度决定了他们只是随时可以被驱逐出的客人,而不是政权的主人!

    也就是说,地主只是王朝的合作者,而不是所有者,因此他们会尽可能的占便宜挖墙脚、偷逃税收、隐匿户口,然后坐看潮起潮落,换一个主子摇尾乞怜。

    而在这种制度下,皇帝所在的中央政府由于不是经济基础的所有者,因此丧失了对人力物力的掌握,动员力极度下降。

    他们只能用以高昂成本艰难征收的税收,雇佣价格昂贵的士兵,比如大萌的家丁。

    于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口的帝***队,只能组建的起一次性的小型军队,能征惯战者不过寥寥数万……

    因此,对外作战,拓土开疆,收复失地,就需要慎之又慎了。

    毕竟就这么点能打的,而且还是耗尽府库才养起来的精锐,若是外战的时候打光了,拿什么去镇压内部此起彼伏的流民义军?

    所以,建议删除《南明史》,太气人了……刘盈正襟危坐,心如电转,只是在奉常叔孙通以及御史大夫周苛投来的目光下,保持着礼仪式的笑容。

    而在殿中,即便是有了刘盈,以及更高处刘邦展示出的亲和,那些前来朝觐的番邦使者还是战战兢兢,如同受惊的鹌鹑。

    毕竟,因为乌孙人的缺席,周围那些战狂们看着他们的目光,就显得杀气腾腾了……

    /129/129277/31671626.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