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二张的理念不同,复社大量吸纳富贵士子,合社却以贫寒士子为主。 张采甚至不分贵贱,收了一个家奴(书童)为弟子,而且还是别人家的家奴。 这让正统读书人看不惯,王时敏出面阻挠。张采先助这个家奴逃走,接着又自己掏钱,为弟子移除贱籍。 现如今,合社士子全部做吏去了,部分成员甚至已经在做官。 这是一股很大的力量,甚至赵瀚都不知道。 三百多个合社成员,全部是张采的弟子,如今清一色变成大同官吏。这些家伙实干能力极强,升迁自然快速,包括张采在内,知县级别就已有三人。 而张溥的复社士子,做官吏的也多,却早就变成一盘散沙。 “先生,牧翁怎说?”陈丹衷急忙问道。 张溥叹息:“装聋作哑,钱牧翁一向如此,我还能奢求他帮忙?” 李一元道:“崇祯皇帝下嫁公主,又册封吴王,此托孤传国之举也。只要行禅让之事,便能天下太平,延续大明国祚。我等若是办成,必当青史留名,为天下士子之时髦。怎奈赵都督冥顽不灵,如此好事竟然拒绝,此人究竟是怎么想的?他难道就不知道,一旦接受册封,数省之地传檄可定!” “大明国祚,是肯定保不住的,”张溥说道,“王莽当年也是接受禅让,转眼就从汉朝改国号为新。即便赵瀚接受禅让,大明的国号也没了。” “都一样,”陈丹衷说,“国号虽然改了,却可立公主之子为太子,大明皇室血脉依旧能传下去。” 李一元惊骇道:“太子之事,乃国本之争,切莫存此念头,否则又是党争,必然搞得腥风血雨!” 陈丹衷说:“太子之事,今后再说。几社徐致远、徐念祖,此刻都在南京。前者是赵都督的姐夫,后者为赵都督参予军务,或可找他们两个帮忙。” “你们找了吗?”张溥问道。 陈丹衷叹息道:“找了,二人皆不见客。或许先生可以尝试,毕竟几社士子,都是先生提携教导的。” 翌日,张溥先去找徐致远,想让赵贞兰帮忙说话。 徐致远热情招待,饮酒之间,笑着说:“先生,弟子早已不问政事,在南京开了两家商铺。一家卖布料,一家卖烟草。这烟草却是极赚钱的,必须有专营牌照,多亏内子帮忙弄来。” 张溥说道:“吴王、驸马之事,你可曾听说?” “先生,弟子早已不问政事。”徐致远依旧微笑。 张溥锲而不舍:“此事关乎天下社稷。” 徐致远对此很无奈,回书房拿来一本《大同集》,提醒说:“先生可看三原篇。” 张溥反复研究过《大同集》,但他生病卧床半年,没来得及阅读最新版。 认真把三原篇看完,张溥瞬间沉默,他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回到陈丹衷家里,张溥研墨展纸,打算写一篇文章驳斥《三原论》。 坐在书案前,张溥提起毛笔,突然又把笔放下。再把笔提起来,又把笔给放下,如此反复,最后干脆翻开《大同集》。 张溥自幼博览群书,他可以引经据典,从各种角度驳斥《三原论》。 但是,他突然不想驳斥了,因为他是赞同这种思想的。 张溥的思想非常先进,学以致用、与时俱进、推崇杂学、男女平等、以民为本、华夷之辩……他毫无顾忌的评论历代帝王,对皇帝真没有什么尊重可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