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枯坐到半夜,张溥终于落笔。 只不过嘛,他原本想写《驳三原论》,真正下笔却变成《补三原论》。 张溥觉得这套理论还有漏洞,自己有责任将其补齐,否则今后可能出大乱子。 至于什么吴王,什么驸马,去他娘的,大明国祚关自己屁事! 张溥以前的文章,就差指着崇祯臭骂了。 张溥不是腐儒,他不会天真的认为,禅让就能延续什么国祚。他这次跑来南京,是为了快速统一天下,顺便给自己捞一份功绩。 等看完《三原论》,张溥就知道事不可为,这玩意儿涉及到法统之争。 而张溥,是倾向于“受命于民”的。 接下来几天,张溥都在陈丹衷家里写文章,把陈丹衷急得团团转。 “先生怎么还在作文?当串联更多士子请愿!”陈丹衷焦急道。 张溥笑着说:“别请愿了,没有用的,你且去读三原篇。” 陈丹衷惊愕道:“先生何意?” 张溥说道:“不受封也好。君主受命于民,方可约束之,不令昏君频出也。” 陈丹衷彻底傻眼了,怎么西铭先生也放弃斗争? 又过两日,张溥前去都督府,拿着文章请求拜见赵瀚。 赵瀚把张溥的《补三原论》读完,虽然没什么建设性内容,但也算把三原主义变得更圆润,当即笑道:“先生大才,下次重印《大同集》,当把这篇《补三原论》也加进去。” 张溥说道:“受命于民,这是极好的,遥遵三代之治也。三代圣王,缘何禅让?皆因受命于民,有功德者居之。受命于民,便是仁政跟脚,恰合孔孟之道,此为儒家之至理。得民心者,便得天命,承天便是应民。先有民心,才能得天命眷顾。而非先有天命,就能获得民心。洪武皇帝得民心,自有天命襄助。崇祯皇帝本有天命,却失人心,而天命弃之也。” “哈哈,便是此理。”赵瀚笑道。 在张溥笔下,把君权、民心、天命给统一了。 张溥问道:“既然君王受命于民,又如何约束君王残民害民呢?” “制宪。”赵瀚说道。 “制宪?”张溥没听明白。 赵瀚解释说:“就是制定一部《宪法》,约束君主之权责。至于《宪法》内容,我暂时还没想好,你们也可讨论一二。” 赵瀚想要制定的《宪法》,绝非资本主义宪法,更不是搞英国那种君主立宪制。 赵瀚《宪法》之下的皇帝权力极大,远远大于立宪之后的德国皇帝。 正是不肯放弃太多权力,防止被群臣架空,防止被商人篡国,因此赵瀚迟迟无法确定具体内容。 他有几十年的时间去思考,不着急。 (求月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