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轮美奂《贵妃醉酒》-《戏里戏外》
在所有的京剧中,我看的次数最多的是《贵妃醉酒》,前后不下二三十次之多,听的就更多了。所有梅派名家所演的该剧,我几乎都看过或听过,记得上名字的是:梅兰芳、杜近芳、梅葆玖、张春秋、李炳淑、杨春霞、李玉芙、李维康、李胜素、史依泓等。如果有人非要我投票并一定选出个前两名不可的话,那我现在会投南北二李,即北胜素、南炳淑。当然这是个综合的印象与考量,其中有个扮相、身段、嗓音、腔调及服装、舞美、伴奏等的因素在里面,也有个音响效果的问题。我这么说,也没有贬低其他名家的意思,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就愿意看或听她二位唱怎么办?
如果再细问,为何更喜欢这二位?我说,梅派的扮相及唱腔,一般都大气而秀丽、端庄而俏丽、典雅而华丽,和谐酣畅,愉目悦耳;她二位则更是媚而不俗,亮而不尖,甜而不腻。她们的声音里面,有种独有的音质与音色,更能拨动你的视听神经,与你的美感经验相吻合,令你凝神观照、心有所悟,如醉如痴、欲罢不能。我在写这篇小文的时候,就正听着李胜素《大唐贵妃》的录音,那优美的韵律入耳入心,简直就没治了!其实这也符合梅、程等大师“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一贯的思想。
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所有门类里面,什么样的东西能让你百看不烦或百听不厌?我的答案是:精美之图画、唯美之散文、经典之音乐。而《贵妃醉酒》便是京剧之画、京剧之诗、京剧之美文。《红楼梦》好,看三五遍十来遍足矣,让你接连看上一百遍,你还是会烦。
京剧是一种通俗的艺术,传统京剧的剧本大都是粗通文墨的艺人自己编写的。后来,虽有不少文人成为京剧艺术家,但面对大批文盲或半文盲观众,他所编写的剧本只能是通俗易懂的东西。其叙事方式也总是平铺直叙,凡是与故事有关的情节、人物,事无巨细都要一一明场交代介绍,有时还会不厌其烦地重复交代。一般而言,京剧剧本里不会有让一个智力正常的观众看不懂的故事,哪怕他一字不识。
唯有《贵妃醉酒》是个例外。一般京剧唱词很少有风景描写,而它几乎全是,完全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既通俗,又高雅,什么层次的人都可以欣赏,是真正雅俗共赏的典范。
《贵妃醉酒》基本无故事,它只是表达了一种心情或情绪。说的是,某日贵妃按约在百花亭摆宴,怀着上好的心情等候唐明皇一起饮酒赏月,不料明皇爽约,转驾去了西宫梅妃处,杨贵妃于百花亭久候不至,闷闷独饮,不觉酒醉,遂自怨自艾、悻悻回宫焉。
该剧原属刀马旦正工戏,大多在私人堂会上演出。后梅兰芳对其进行了加工整理,将原来思念情人安禄山的唱词改成了“杨玉环今宵如梦里,想当初你进宫之时,万岁是何等地待你,何等爱你,到如今一旦无情,明夸暗弃,难道从今后两分离!”在表演上则剔除了贵妃酒后思春、与太监们调情及对着高力士的帽子呕吐等表演,使其成为歌舞合一的艺术精品。
很少有哪出戏是一唱到底的,只有《贵妃醉酒》,这中间两个太监有几次插话,伴奏也从未停止过。她甚至以唱代说,如:“裴力士,啊,卿家在哪里呀?娘娘有话来问你:你若是遂得娘娘心,顺得娘娘意,我便来、来朝把本奏丹墀。哎呀,卿家呀,管叫你官上加官,啊,职上加职……”若是不遂娘娘的心又会怎么样,都是唱出来的。
该剧的唱腔从头至尾都好听,但观众耳熟能详的还是“海岛冰轮初转腾”那一段。唱词是: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哇),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广寒宫,啊,广寒宫。玉石桥斜倚把栏杆靠,鸳鸯来戏水,金色鲤鱼水面朝,啊,水面朝。长空(兀)雁,雁儿飞,哎呀雁儿吓!雁儿并飞腾,闻奴的声音落花荫。这景色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
这是一段既优美又混乱的唱词。这个“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到“清清冷落在广寒宫”就十分的不通,它让人不明白,这个“嫦娥”到底身在何处?你不是离了月宫吗?还重复了三遍什么的,怎么又落在了广寒宫?或许可以解释为“离了月宫又落在了像广寒宫一样冷清的唐宫”?但唱这几句时,她正处在前呼后拥的队伍中,兴高采烈地去赴宴;而在定场诗中,她已明言“丽质天生难自捐……三千宠爱一身专”,正说明了杨贵妃的自我陶醉,那怎么会冷清,是醉话、是呓语?而此时她还没喝酒。若是将那个“清清冷落”中的“落”字不当作动词而当作形容词呢?是说“我终于离开了,而在广寒宫的时候是清清冷落的”,问题又来了,你何时觉得离了月宫不再清冷的?是初来唐宫的时候?还是此时去百花亭赴宴的路上?
据梅兰芳自己说,这一段唱词及表演包含着“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内容,是隐喻贵妃之美貌的。而这四个比喻,其实只有“雁儿并飞腾,闻奴的声音落花荫”较为贴切,另外的三个都很牵强。比方,既然是“金色鲤鱼水面朝”,那怎么算得上是“沉鱼”?总之是问题多多。
有评论家认为,这其实符合文艺心理学中的“什么都是”“怎么理解都可以”的“空筐理论”的。这种理论的观点是:一个文艺作品如同一个空的筐子,可以装下的意义或看法越多,其价值和魅力也就越大,《贵妃醉酒》也是个筐子。我却认为,这恰恰是当年梅兰芳加工整理时未曾顾及的遗漏与痕迹,是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空筐理论”的前提或基础是文理通顺,合情合理,而不是牵强附会地什么都往里头装。
还有,它的主题是什么?是宫怨?是性苦闷?抑或不过是反映了一场小风波,杨贵妃不过是吃了点醋,喝了点酒,生了点闷气,是一时的失意而已,并无多大的积极意义?都颇有争论。
但《贵妃醉酒》是太美了,是太好看、好听了。该剧的唱腔全是[四平调],该调特别适合表达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励愤慨等情绪,连同丰富多变的[万年欢]的曲牌伴奏及丰富多彩的舞蹈,极易产生平衡协调、和谐一致的审美效果。所谓一俊遮百丑或爱屋及乌,大凡看此戏的人一般都会忽略而不去追究它的不足。我指出这一点,梅派传人说不定还会不悦:就你高明?其实关注这些问题的大有人在,只不过人家不说,或说了你不曾注意罢了。我还认为:一个艺人与艺术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敢不敢和能不能对传统剧目进行加工整理,改革创新,使其更加合理、科学,日趋完美。
我看该戏,最大的感受便是:美感比意义更重要!就像我们欣赏一幅水墨丹青的山水画,你只会在意它是否好看,而不去计较它有何思想意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