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见此种种,哪里忍心只教一部分人,而弃其他孩子于不顾。 所有人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既然一个人力有未逮,那就,找足够的教书先生。 军中不会缺识字的人。 玩笑呢,万余的人大军,如果连一百个识字的人都找不出来,那汉代识字率尚不到百分之一。 在纸张发明的国度,拥有着古代最高的识字率,显然识字率不会低到百分之一那么少。 军中要找教书先生,不是问题。 打定主意,就按二十个小孩子一个老师,百余小朋友,还需要老师十几个。 除了师资力量,让李孟羲为难的,还有一事。 行军途中,啥事都干不了,大好时光全浪费了。 如果,能把白天的时间全利用起来,全部用来教小朋友,岂不是就等于,等半年后讨伐黄巾结束,军中的小朋友们等于是已经全日制学习学了一个学期了。 一个学期,再怎么着,也能学百十个字吧,学会几十首儿诗的吧。 事有可为之处。 如何在白天行军之时的时间利用起来,用来教小孩子们学习呢,李孟羲想到的还是板车。 一个板车,虽说,拉不了太多人,但是,一个车上拉一个教书先生,再拉七八个小朋友,小班授课,一教一天,读书声朗朗的盛况,想想都让人开心。 到时,负责教书的先生,还需要一个黑板,用于在上面写字。 车上颠簸不已,或许,可以直接把黑板,钉在车上,比如,钉在车子一边…… (偏厢车……)李孟羲眼睛亮了。 他突然想到了,一边车板很高的偏厢车,高出的车板很适合用来当黑板的。 本来,偏厢车阵是李孟羲想到能用来组成车阵对抗骑兵的利器,可因为偏厢车制作起来,比较麻烦,不得已,此计划滞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