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前几日说,编大筐可以换粮,有手快的人连日连夜的编,编好筐并且已经换到粮了。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前几日通令全军,可以用筐换粮,此举颇有当年商鞅徙木立信之效。 只此一令,让民夫营众多前黄巾俘虏,今民夫营民夫们,对军令深信不疑。 军令说草鞋可换粮,那就一定可以换粮。 民夫们迫不及待的想编草鞋换粮食,可是哪里去找编鞋的东西。 正当停在路上的民夫们交头接耳的说着话,突然军令又下,说是让民夫营男丁去拿麦秸。 一听有麦秸拿,民夫跟炸营了人疯跑着跟着领路骑兵去了。 于是,李孟羲愕然无比的看着呼啦一大片人来了,那么大的十几堆数人高的麦秸垛,被民夫抢着拿,一人抱一捧,麦秸堆如同消融的冰雪一样,快速弱小,不一会儿就被人抱得干干净净,连地上掉的麦秸也有人捡干净了。 民夫们的生产潜力是李孟羲策划着激发出来的,民夫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李孟羲调动起来的,李孟羲反而惊讶到了。 一万人的大军,再大的麦秸堆也不够抱的。 抱到了麦秸的民夫回去编草鞋去了,来晚的人一看麦秸被抱完了,垂头丧气的,只恨自己没能跑快一点。 临时的补给到此也就接近了尾声。 刘备和老者抱拳告别,乡勇们拉着从村子里采购的板车,车上装着木工用具,苎麻,近百坛酒水,以及镰刀柴刀铡刀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老人目送众人离开,直到视线里没了人影。 “爷爷,好多钱!”老人的孙子指着堆在地上堆的一大堆一串串用麻绳串起来的五铢钱,喜不自胜。 “嗯。”老人点了点头,看都不看铜钱一眼,“拉回去吧。”老人比自己的孙子沉稳多了。 刘备等人已经走了,老人望着远处,依然出神。 这支义军做事公道,尤其是为首之人,很是仁义,还有那个八九岁的少年,行事沉稳不输大人,很让人侧目。 来自涿郡,这到底是谁人的义军,老者后悔忘了问一句了。 再说李孟羲和刘备带着采购的物资往回赶,和大军汇合。 一路上,李孟羲抱怨刘备,问为何不肯买马呢。 “吁。”刘备勒马道旁,特意停下跟李孟羲解释。 “孟羲,你即熟通军略,那你说说,若只有三五匹马,你会如何用?”刘备问了李孟羲一个奇怪的问题。 “……只有三五匹马的话,哨骑一两匹,主将一两匹,剩下的一两匹用作传令之用。”李孟羲挠头回答到。 “是矣。那村寨只有马匹三五匹,有这三五匹马,可派斥候巡视村寨四周,若有贼兵至,斥候见有贼兵可立回村寨,使村寨有备,不为敌军若趁。 若是贼兵攻寨甚急,有三五匹马,也可遣人四方求援,以活全寨老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