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也是赵姐辛辛苦苦一家一家去谈的缘故,我们要安排会计人员去各省电影院监票。” 李振邦吃惊道:“这怎么可能?那些国营影院都是大爷,买票时都没个好脸色,谁会愿意受监督?” 张青微笑道:“这是第一部内地和港岛的合拍电影,是为了港岛回归献礼的献礼片。港岛回归是今年举国上下最重视的大事,所以里面有巨大的政治成分。交出一份好的票房答卷,是对祖国的交代。有这个大义在,他们就算吃苍蝇,也得当面咽下去。” 赵蔷白了他一眼,道:“说的轻巧,你知道我吃了多少闭门羹?要不是中影的人知道些你的背景,扯出虎皮来施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张青叹息一声,但也无能为力。 按照历史的进程,要到2002年,才能进行院线改革。 这还是因为99年加入世贸,敲定了外资能进入中国市场建院线的缘故…… 眼下的话,可能性太小。 张青想了想道:“就看《黄飞鸿》能不能大卖,如果能大卖,接下来的谈判还能容易些。会计监督,是必须的,不然他们能把票房偷干。眼下的院线分账才百分之三十八,大头其实在院线。电影卖的越好,他们收的也越多。另外,过段时间去港岛后,我会麻烦六叔,以乔氏的名义,申请在大陆几座大城市内,建我们自己的院线。八十年代嘉禾就申请成功过,后来作死搁置了。没道理他们能行,我们不行。” 赵蔷道:“自己建?再怎么建也建不了那么多啊。” 张青笑道:“港岛电影这么发达,六条院线,一共也就六十九家影院,一百八十六块荧幕,但一年能创造出十五亿的电影票房。当然,内地的经济水平目前来说当然没办法和港岛比,但是单论平京、魔都、粤州、鹏城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百姓也都看得起几场电影。而且,相对于久经烂片洗礼,如今观影意愿已经开始下降的港岛百姓而言,我们内地的百姓……怎么说呢,对精彩的电影需求度,用如饥似渴来形容都不为过。我相信,这不会是一家亏本的买卖。” 赵蔷眼睛明亮起来,道:“这当然不会是一家亏本的买卖,咱们有独家合拍港片的权力,就是抱着一个聚宝金盆!只是现在就建?能不能批是一回事,就算能批,我们有这么多资金么?哪怕以五十家影院来计算,都需要一大笔钱,两亿远远不够吧?” 张青想了想道:“没那么夸张,现在各地破产的厂子一大堆,挑好地段,买现成的楼面,其实也花不了太多钱。改造起来的话,连装修带设备,花费要多些。两亿不够,也差不了太多。差一点的话,可以暂时问六叔借些周转。” 这段时间,应该是最佳的发展良机了。 等进了两千年,因为加入世贸和确定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后,经济开始以没道理的速度腾飞,再想以白菜价买楼,还挑地段,都是痴心妄想。 张青看着赵蔷等人道:“资金方面不是问题,我来解决。难处还是在于人才,对于人才的招揽,要不遗余力!只嫌不够,不嫌多。 马上就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了,二十一世纪什么才是最贵的?人才最贵!”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