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大儒口含天言,半圣圣魂不灭,亚圣历万劫而不朽!-《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第(1/3)页

    朱龁能不能入圣院,配享天下读书人的供奉。

    并且随着儒教的不断壮大,而无数年受后人尊重?

    朱九渊满脸紧张地看着李青。

    眼下的这幅局面,他从未想过。

    一个如此年轻的读书人,竟然能够做到连孔圣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不但完善了儒家思想,让儒家大道彻底显化,甚至还创建能让天下读书人通过读书来修行的儒教。

    只要他愿意,    朱龁是绝对无法配享圣院。

    除了朱九渊之外,分布在人族七国境内的其他朱龁子嗣,也都脸色严肃,一颗心悬在了嗓子眼。

    国子监,李青看着朱九渊,说道:

    “先贤朱龁开创理学,    又提出了格物致知。穷天理,    明人伦,讲圣言,    通事故。主张知先后行。

    但知先后行与我的学说知行合一有着根本上的不同,更与我立教之言,有着根本上的冲突。”

    闻言,朱九渊一颗心,瞬间沉下去了。

    李青的学说和思想,完全就是为了反驳朱龁而诞生的。

    虽然朱九渊心中不愿意承认,但他岂能不知道知行合一是知先后行的完善和更进。

    他现在后悔了。

    后悔自己不应当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故意压制甚至打压李青。

    先祖若入不了圣院,他难辞其咎。

    “当然,我们不能用现在的学说来否定先贤们曾经所做出的贡献。”

    在朱九渊近乎绝望当中,李青的声音再次响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思想和学说,也会进行更迭,这是大道规律,    非人力所能勘透。”

    “孔圣之前,    礼不下庶人。这是天下所遵从的礼。直至孔圣提出仁爱天下,礼才下达庶人。

    古往今来,无数人都相信所谓的天命论,认为人生下来便有贫贱富贵之分。

    我却信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信奉人定胜天!

    而事实上,我的学说民贵君轻社稷次之,也得到了儒家大道的认可。

    侧面验证了天命论是错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天命论的确给儒家带来了深远的理想。

    同样的还有先贤朱龁的理学。

    此学说,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也就是义理之学。

    朱龁总结了以往的儒家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

    我的学说知行合一,亦是在朱龁的知先后行上所建立。

    其思想,影响人族七国上千年。其功绩,后世不可抹杀。

    先贤朱龁,当入圣院。”

    虽然朱龁的思想,有诸多弊端。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鲜有的能与孔圣比肩并提的先贤,朱龁对人族的贡献要大于他学说中的弊端。

    这种弊端,是时代造就。

    是以后世的目光来审视,才能发现的弊端。

    要是因为与朱家有着学说之争,    而不让朱龁进圣院,李青过不了心中那一关。

    更经受不住文胆的考验。

    一旁本来已经万念俱灰的朱九渊闻听先祖朱龁可入圣院,    不仅猛地瞪大双眼,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李青。

    扪心自问,倘若将他和李青互换身份。

    他非但不会让先贤朱龁配享圣院,还会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激烈的抨击。

    “我一切从私出发,他却自始至终都站在道德和仁义之上。这就是他能够年纪轻轻,便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之所在。

    与他相比,无论是德行上还是学说思想上,我都差之远矣!”

    朱九渊深深地感慨,心中对李青产生了敬佩。

    也想起了年少时期的自己。

    那时也鲜衣怒马,仗剑人生。

    遇不平处平不平。

    刚入朝堂时,也立志要为天下百姓作出一番功绩。

    可随着在官场上的多年沉浮,少年志向早已消失不见。

    他变成了一个连自己都感觉十分陌生的人。

    往日种种闪过心头。

    朱九渊突然明悟了。

    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

    追逐利益是人的天性,但要看看是否违背道德和仁义。

    他的脑海中,闪过了李青四句立言之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存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立言,此刻就像是一道光,照耀在朱九渊的心中。

    他喃喃道:“存善去恶是格物,存善去恶源于自身本心。我知善知恶,却依旧去做恶事。此乃不顾良知,心中没有道德和仁义。我不配称为大儒,更是给先祖丢人了。”

    朱九渊面对李青,深深地鞠了一躬。

    道:“我做了许多错事,对不住教主。圣院创建之事,我朱家也会全力配合。

    我将辞去文渊阁大学士,游历大周各处。直至养出浩然正气。”

    在场众人闻言,瞬间哗然。

    朱九渊竟然要辞去文渊阁大学士!

    他可是下一任丞相的有力竞争人选之一!

    如今跑去游历大周,这不是等于自行放弃了丞相的竞争吗。

    李青看着朱九渊满脸诚恳的样子,轻轻点头,道:“善。”

    有孔家和朱家协助,圣院的建立将会顺利很多。

    但圣院毕竟是一个庞然大物。

    是将来天下读书人的圣地。

    这必将极大地威胁到皇权。

    可倘若各国皇帝,不允许建立圣院,便是打压儒教,打压全天下的读书人。

    必将遭到所有世家的群起而攻之。

    因此,即便有孔家和朱家协助,但建立圣院定然是一件极其复杂之事。

    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周旋和利益权衡。

    “敢问教主,儒道的修炼体系如何制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