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中篡改的历史(十完)-《抗战之责》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篡改的历史[转帖来自铁血论坛]

    hcxy2000关于转贴前的话:

    很遗憾,因为小说的原因,在书评里已经有了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贡献的争论。作者的观点很明确,在抗战的人群里,只有中国人,只有华夏儿女,没有政党之分!

    要抗战,必然需要自身的壮大,以*主席为首的**人抓住了机遇,也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人!

    请时刻记住,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人!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铁血论坛上看到的。里面绝大部分观点我是赞同的。这些观点,可以全面回答目前为国民党鸣冤的问题。

    基于以上理由,请准备再发关于这个争论内容的读者注意,如果你的观点已经在这个帖子里被反驳了,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地删除你的书评。

    再次说一遍,我是赞同的是这篇文章里面的绝大部分观点,而不是全部观点。

    本文来自铁血论坛,感谢转贴者安倚天

    第四十二集《  永恒的祷念  》

    “我们深知这一套影像记录片,对整个历史而言是相当寙陋的。但即使如此,它已是唯一比较完整的保存了,至少这里面也记录了我们[把历史还給历史,让真相长白千秋]的客观与诚意。”

    当不知历史真相的人们,听到这番话时,仿佛看到了一个诚实如斯的谦谦君子,对其所言深信不疑。

    但在了解当时历史真相的人而言,则如同看见了一幅厚颜无耻的骗子嘴脸。

    《一寸》做到了“不能无视、扭曲、甚至篡改过去。要真诚面对历史。把历史还給历史,让真相长白千秋”吗?

    没有!《一寸》打着“真诚面对历史”的旗号,做着篡改历史的勾当!

    《一寸》说:他们走遍了大陆、台湾,也到过日本、美国、俄罗斯。却偏偏有意篡改了许多历史事实。

    1、明明抗日战争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军队在对日作战,却偏偏抹去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一寸》秉承新四军是“叛军”的说法,剿灭即不存在。然而,历史事实是,新四军在敌后对日作战中壮大起来,以至抗战胜利时,国府还都南京都害怕。淮海战役吃掉**50万大军就是新四军干的。

    2、以不实之词污蔑史迪威将军。不是公平地反映国民党、美国两方面的说法,执国民党一面之词,而伪称‘[太平洋学会]为共产国际所渗透’,虚构‘马歇尔、史汀生、罗斯福都深受第三国际的影响’。

    3、毫无根据地指责苏联支持**攻击**。实际上有许多历史文献(国民党的、**的)都能证实国共摩擦是国民党首先挑起的。我将在下一贴在列出证据。

    4、有意掩盖了蒋委员长的一项伟大的历史功绩——曲线救国论。从日军的枪炮下保存了50多万**,56名将军,22名国民党中央委员。蒋委员长派这些人替日军抵挡了八路军的进攻,让日军能腾出手来,有力地帮助日本人完成了‘一号作战’计划。

    至于《一寸》中囿于错误的历史观和思维方法,所作出的非客观叙述,也还情有可愿。况且,我在前面已一一指正,不必再说。

    影片的后续部分是对当年各大战场的巡礼。

    “然而我们仍要强调,对日抗战,确实是我华胄亘古以来,最庞大、最惨烈,也是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民族战争。尔今尔后,无论中国人将要走向何方,都不影响此一关键之战的贡献与价值。”

    “我们当不忍心去扭曲已成事实的历史,更应让所有在此一役中流血流汗、忧心劳力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得的尊敬,与永恒的怀念。”

    补正一:

    从双方当时的文献来看,首先是国民党确立了*的战略方针。因为,国民党发现:在1937、1938年,一年多的合作抗战中,虽然双方相互配合很好,但有一个隐忧。那就是**不肯如国民党所期望的那样打硬碰硬的阵地战,一直强调独立自主,敌后配合打运动战。这样打起来,国民党明显吃亏。

    国民党军装备不如日军,士兵的军事素质也差了一大截,各路军阀又不能同心同德,各打小算盘。这样打起来伤亡惨重,只得节节后退。

    而共军则不然,无固守一地的包袱,实施机动作战。常常趁日军无备之时,猛杀一刀,抽身就走。

    这样一来,蒋先生欲借日军之手削弱共军之力量的算盘也就落空了,相反,沦陷区愈大,**的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共军的军事力量在得到沦陷区民众的支持下也愈来愈强。

    蒋先生自然不能“坐看**赤化中国”。于是只好自己动手了。

    对比双方当时的文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国民党基于一贯的防共、*立场,鼓动地方军阀首先向**打了第一枪。

    如鹿钟麟(原西北军)制造磨擦吃了亏以后,被老长官冯玉祥狠狠骂了一通,冯说:我让你打日本,要与**合作,你管那些*的屁事干什么!鹿迫于蒋介石和冯玉祥两方的压力,左右都不是,只好辞去河北省主席一职了事。

    有关国共摩擦的历史文献摘录:

    =============================================================================================

    国民党部分:

    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这次会议决定了三件事:

    1、蒋介石在五中全会上,对于抗战到底的“底”作了规定。他说,抗战到底的“底”就是“要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蒋介石的讲话和日本政府的第三次《近卫声明》很相近,《近卫声明》中说:只要国民党政府承认满洲国,实行日满华三国经济合作。中日双方便可停战议和。蒋介石在这个时候,这个场合亮出他的“底牌”,无异于以官方的身价、公开的名义回答日本的诱降。

    2、确定了依靠国际调停“和平”解决中日战争的方针。

    3、确立了*的方针。国民党五中全会着重解决的问题是*。蒋介石在会上作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的报告,根据这个报告.会议确立了“溶共”、“限共”、“防共”的*方针,通过了《整理党务决议案》;设立了防共委员会。

    会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国民党政府内政部、中央军委办公厅党政军机关。在蒋介石亲自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主要的有《共党问题处置办法》、《沦陷区防范共党活动草案》、《第八路军在华北陕北之自由行动应如何处置》、《异党问题处理办法》、《运用保甲组织防止异党活动办法》等。

    《共党问题处置办法》是国民党*活动的总纲,该件共四节、三十一款、六十项。其中  :

    在“目前极待解决之问题”中,讲到陕甘宁边区,“绝对不能令其存在”;讲到晋察冀边区  “应遵令撤消”。

    在“一般取缔办法”中规定,军事方面“其军令、军政,应统一于中央”。

    在“党政方面”,“共党外围组织,如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工人救国会、农人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全国学生联合会,应即严令取消,由中央指导机关接受训练”。

    在行政方面,“‘陕北公学’与‘抗大’应令停办”。

    在军事方面,“加派有力部队,或忠实精干之游击干部前往冀、鲁,俾加强本党在华北之武力,以限制共党之发展。”  ;“加派有力部队开入陕北,或陕北就地编组军队,以树立本党在该区内之武力,保障党政工作之推进。”

    “党政军各机关对付共党之态度,中央可示宽大,地方务须谨严,下级积极斗争。”

    “制裁共党活动,应尽量运用民众力量,党改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须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

    看见了没有,国民党在1939年1月后,就作出了“加派有力部队开入陕北,或陕北就地编组军队,以树立本党在该区内之武力,保障党政工作之推进。”的决定。若共军不接受编组,那就怎么样呢?那就是共军攻击**。

    按照国民党的逻辑:若强盗进了你家,你绝对不许反抗。你一旦反抗,那就是“以武力威胁他人的生命安全”,必须绳之以法。

    《沦陷区防范共党活动办法草案》是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的*政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