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空门内外的妙玉与黛玉 庚辰本在妙玉之名出现后,曾批“妙玉世外人也”;而妙玉在给宝玉祝寿的帖子上,又为自己下款“槛外人”——她非但僧不僧,俗不俗,尼不尼,道不道。甚至是人不人,仙不仙,男不男,女不女的,根本就不能拿世俗化的标准来衡量,来要求。 全书八十回,妙玉只有五次出场,三次暗出,两次正出。 第一次出名是暗出,见于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绣香囊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其时宝玉刚自大观园题额回来,因将随身佩件赏了小厮们,引起黛玉误会,以为他将自己送的荷包也送人了,便赌气铰了正替宝玉做着的一只香袋。两人口角一回,到底还是由宝玉百般赔情哄转回来,然后一同往王夫人房中来了—— 此时王夫人那边热闹非常……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等后话,暂且搁过,此时不能表白。 本是苏州人氏,读书仕宦之家,自小多病,父母双亡,孤身投在贾府,心性高洁骄傲,模样也极好,文墨又极通——凡此种种,像不像佛门里的林黛玉? 黛玉三岁时,有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倘若当时林如海允了,黛玉也就成了第二个妙玉。由此可见,妙玉与黛玉实为一个人,这也就是妙玉之所以名“玉”的真实用意。 庚辰本在妙玉之名出现后,有朱笔眉批:“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畸笏。”“世外人”三字,为妙玉一言定评。 妙玉第二次出场是明出,第四十一回《拢翠庵茶品梅花雪》,是惟一一次以“拢翠庵”代替妙玉之名入回目,可见此回乃是“妙玉正传”。 她既讲究茶器,又区分煎茶之水,且因真正好茶须讲究火候水温,遂连煽火亦不用侍儿动手,而是亲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可见这体己茶之尊贵。 同样一杯茶,刘姥姥是牛嚼牡丹,故而黛玉封其为“母蝗虫”;而宝玉则“赏赞不绝”,故妙玉会引为知己,恭祝芳辰。 后人解读妙玉时,往往拿她用自己的杯子给宝玉喝茶这件事津津乐道,却往往忽略了黛玉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如果宝玉用了妙玉的杯子,就代表间接接吻;那黛玉坐了妙玉的蒲团,岂非成了直接上床? 退一万步说,既便妙玉真是暗恋着宝玉,作为一个清高的女尼,也决不会借着茶杯向宝玉当众调情这样低级。我倒认为这恰恰证明了妙玉对宝玉的感情是坦荡纯粹,毫无暧昧的。她与黛玉都是冰雪聪明的人,不会看不出黛玉与宝玉之间的情愫,决不会当了钗黛二人的面泄露春心;同样的,黛玉不仅敏感,而且好妒,曾为了宝钗、湘云不止一次地同宝玉闹别扭,如果妙玉别有私心,她又岂会无知无闻?以她的性子,早就出言讽刺了,难道还会反过来被妙玉排揎了一句“大俗人”都要哑忍吗? ——这个“俗”,乃是对应“世外人”而言。 脂批曾有“钗黛一体”之说,而这回中,实可谓“三玉一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