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西岭雪一回一回解红楼》


    第(1/3)页

    十二花容色最新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开篇,有一首回前诗: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为了这句“家住江南本姓秦”,后人杜撰了无数个惜花版本,刘心武更是大作文章,据此为证说可卿方为十二钗之首,以佐证自己的太子女之说。可是如果秦可卿真是太子女,那就不会是“家住江南”,而是“生自京城”了。即便以书中所写可卿身世,也没有说出身江南,但既列入“金陵十二钗”,或许指她前身来自太虚幻境,本当落凡金陵,却不知何故阴差阳错,辗转成了养生堂的一个孤女。

    又因为本回中在秦钟出现时有脂批“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一句,后人更得出本诗为林黛玉而作的说法。黛玉不仅名玉,且有葬花之举,也确实当得起“惜花人”三字。可是林黛玉虽然家住江南,但怎么也扯不到“本姓秦”啊。

    更有人衍发开去,认为此“秦”乃指宋代大词人秦观,字少游,号太虚。这“太虚”二字不仅与“太虚幻境”紧密相关,而且可卿屋子中还挂着幅秦太虚的对联,由此引宝玉入梦。

    秦观在诗中曾自述游太清经历:“曦发阳之阿,哺啜太和精。心将虚无合,身与元气并。陟降三境中,高真相送迎。”

    诗中说仙人谓他有慧根,引领其游太清,却因为尘根未了,重落凡尘。这过程与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如出一辙,很可能是曹雪芹的灵感来源。

    再如秦观《雨中花》一词也写到自己梦游仙界之所看所思,更与书中描写处处吻和:

    “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正天风吹落,满空寒白。玉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尘域。正火轮飞上,雾卷烟开,洞观金碧。重重观阁,横枕鳌峰,水面倒衔苍石。随处有、寄香幽火,杳然难测。好是蟠桃熟后,阿环偷报消息。在青天碧海,一枝难遇,占取春色。”

    曹雪芹熟读秦观诗,深受其影响,在行文中不自觉会蹈其步尘是很有可能的。

    但这并不等于回前诗就真要把一个书外人扯进来,而恰恰可以证明,这首诗并非特指某人,而是泛指“家住江南”的金陵十二钗,“秦”在此处,只是借“情业”、“情种”、“情可情”三人名姓点明一个“情”字而已。

    谁是惜花人,那十二个来自江南的情种是也。这首回前诗,乃是对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册中人的一个总回顾。

    任何一种对红楼推据的理论,都不应该是钻牛角尖的孤证,也就是说读红楼,不能孤立地就一言一语一诗一节来读,而要通读全书联系上下文来思考。

    以本回为例,这首回前诗后,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周瑞家的去薛姨妈家找王夫人回话,以送宫花为由而将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册中人挨个考察一遍,就连副册中的香菱也不放过,可见是明明白白的一次金玉盘点,照应前文,提示观者。

    我们且沿着周瑞家的足迹视角走一遍——

    开篇即说“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后,便上来回王夫人话。”这句写得行云流水,却大有文章。正如脂批说“不回凤姐,却回王夫人,不交代处,正交代得清楚。”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她监督了凤姐招呼刘姥姥的全过程,是要回去向王夫人禀报的,而不需要再向凤姐交代什么,这是大家之礼。作者因是自然家常之事,不须特别说明,只顺笔写来;脂砚却出身不高,对此礼数了解而不会视为寻常,所以会再三玩味;今天,我们揣摩古代贵族生活,或许也写得出这般细节,但必定要着笔解释,说明原委。从这点看来,说《红楼梦》是自传确不为过,因其虽非照生活原态处处落实来写,但就细节而言,确实是作者写本家事,方有此顺理成章不着痕迹之语。

    因听说王夫人在薛姨妈处,周瑞家的便往梨香院来,这就有了薛宝钗的第一次正式出场,且是借周瑞家的眼光将其穿着面貌举止言谈做了番概述,还引出个奇奇怪怪的“冷香丸”来,可谓一段宝钗正传。

    这宝钗闲时每临绣窗坐,家常爱着旧衣裳,见了人满面堆笑,礼数周到。她发病时吃的药,乃是秃头和尚给的海上仙方,花蕊捣制,处处照应十二之数,但薛姨妈又特地点明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不爱花儿,却是群芳之首,何等奇思妙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