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让这些人暂时性命无虞便是了,至于攒钱什么的,就不用提了。 “此事需特别注意一点,朝廷的救济与修路一事无关。朝廷不能拨太多的钱粮,若不做事,便不能有工钱。” “这些人也只得每日一顿粥,让他们暂住在庙宇,顶多每人再给一件稍厚的衣裳。多的就没有了。等几日后,见他们身体稍有恢复,便不再供给吃食。” “若有谁发善心给他们施粥给东西的,那不在朝廷管辖范围之内。但是几日后,便叫他们去做事。但凡做事的,按日发工钱。” “但是要比寻常少一些,少的这部分用来给他们准备吃食,以及建造住处。当然了这钱是长长久久慢慢扣的,一次不能扣太多。要保证他们手里时能够拿到些许工钱的。” 这就是要给他们希望,指给他们一条活路。 但是朝廷不能一直负担他们。 现在还要预备着襄州那边的事情,到时候也不光是要查清此事真相,还要救济那边的在明,还要考虑灾后重建。 这些难民既然逃过来了,想必在得知此事朝廷已经知道,开始处理了,也会想要回去。 但是却不能事朝廷出钱粮送人回去。 那样抛费也太大了。 倒不如他们做一阵子的工,到时候就自然而然的赚够了能够回乡的钱。 这样他们可以回去,也不用朝廷多余拨出一笔钱来,也是一件好事。 到时候灾后重建的工作,也可以用以工代赈的办法,让他们还有余力的灾民参与建造,还能够让那些人有个赚钱的办法,有个指望。 “陛下,朝廷出面救济难民,本是应当的。怎么还能几日后就不给了呢?” 李二听到这话,眼神顿时变了。 他看向说话的那个官员,神色有些叫人分辨不清,究竟是喜是怒。 “就连官员都觉得这事应当的。那些百姓何尝不觉得是应当的?他们能够长途跋涉到长安,难道是身子骨弱的?都是些壮年男子,稍微养一养就能恢复了。这样的人,难不成要朝廷养一辈子?” “朕也不是不给他们活路!只要做事自然保他们生活无虞,也能够攒下一笔钱回乡。帮朝廷做事,也不会有人坑骗他们!这也是给了他们一条明路了!” “难不成,你觉得,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受了灾,就可以名正言顺靠朝廷养着了?” 李二声音不高不低,也没有带上特别的情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