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变革下的网络文学生产机制-《血酬兄弟会》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主题:媒介变革下的网络文学生产机制及产业发展前景

    时间:3月29日

    地点:第二书房金中都公园馆

    主办: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

    嘉宾: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全国网络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马季:中国作家网副主编、中国作协全国网络文学联席会议负责人

    陈定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数字信息室主任

    丁国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室主任

    庄庸:中国青年出版社新青年读物工作室主任

    刘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刘英:网络文学大学常务副校长、17k小说网创始人

    李岩:第二书房创始人、馆长

    主持:

    徐涟: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

    3月29日,“艺海问道”文化论坛邀请邵燕君、马季、陈定家、丁国旗、庄庸、刘涛、刘英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作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17k小说网站的网络文学专家和网络写手。

    聚焦“媒介变革下的网络文学生产机制及产业前景”,总结网络文学的发展概况,探讨建立多元共生的文学生态,分析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前景与模式,并对网络文学在中国文化战略布局上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徐涟欢迎各位专家莅临论坛,并介绍了举办本次论坛的主旨。

    她说:“一方面网络文学蓬勃的发展现状,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对这种文艺创作形式进行总结和梳理;另一方面,近几年来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剧、开发为游戏,作为文化产业的兴起与迅猛发展,也促使我们要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徐涟认为,最初的网络写作只是把传统文学搬到网络,零门槛吸引了大量的文学爱好者,特别是难有机会发表文章的年轻人。但随着写作者对全新的互联网特性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文学的形式、节奏、风格、体裁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网络文学独有的特点。

    形式的变化必然影响风格的变化,网络文学3000字左右一个章节,短句子,长篇,语言文字简洁,故事起承转合,故事性大大盖过文字技巧,这些都与网络载体特别是移动终端的特点紧密相关。

    但从诞生之日起,网络文学也一直面对质疑与问题: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过度的商业化和工业化流程的类型化写作。此外,在当代文学评论的格局中,网络文学评论是一个薄弱环节,专业批评家和网络文学作者很难进行有效沟通。

    而随着一大批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开发为游戏,网络文学影响力日益增强。“网络文学全产业链的出现使得网络文学超出原有范畴而成为资本运营的新战场,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如何将网络文学的文化原生态聚合地,提升为文化产业链的孵化器。”徐涟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