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一样的故事-《血酬兄弟会》


    第(3/3)页

    它反映到你的作品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就是你会根据这种“公共经验”,讲述很多人都亲历的“故事”——但那故事里,独独缺乏了你的经历和体验:你没有经历“婆媳矛盾”,但不妨碍你塑造出一个人贱人恨、花溅花落的恶婆婆;你没有亲历“跟小三战斗”的生活,但并不妨碍她写出“踩小三”的精彩故事……

    这种其实并不是问题——有多少人是写自己亲历的故事呢?我们创作小说,不正是善于将别人的经历转化成自己的体验的吗?

    但问题在于,当这种“公共经验”没有“个人的体验”注入时,就容易变成一种没有自己的文字丛林……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都是这种公共经验的文字丛林。

    (4)从“私体验”到“普遍状态”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网文作家们普遍走不出来的——就是写自己的经历、亲历和体验时,无法走出“私人感”,创造出让人能够产生集体共鸣的公共经验、集体境遇和普遍体验,从而变成了“一个人的叙事”。

    而我心目中的好创者,是能够从自身的状态和境遇出发,写作、创作、创造当下社会求真求善求美并传播正能量的好作品。比如求“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又如“求美”:为我们保留并且让我们继续信奉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就像受伤之后,仍然相信爱情;付出成长的代价后,仍然怀念青春;在挫折之后,仍然追求幸福……一如“辛夷坞系列”(《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山月不知心底事》、《许我向你看》)。

    3. 从“话语权”到“代言人”:粉丝生产力

    对于一个好的网文作者来说,比创作好作品还要重要的,就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 然后,不停地“广播”和“传播”下去,并凝聚起自己的粉丝,并让这些粉丝逐渐成为自己的“铁粉”---“粉丝即购买力”!

    从这种意义上,为粉丝写作,就是为人民币写作。

    但比这种购买力的“粉丝经济”更重要的,其实是一种代言人的“粉丝政治”机制。

    当你在网文中写到一定程度时,你如果能够逐渐意识到,你不是在给“读者”写作品,也不只是在给“粉丝”写作,而是在给“信徒”写作时,你就开始触摸到了这种粉丝政治的边界。

    (1)从“为人民币写作”到“为人民(网民)写作”

    我们以前老说(或者编辑老是要求你),写书之前,问明白自己,到底是写给谁看的?

    我们经常会“胡诌”一个目标读者人群出来,那是蒙“编辑”的,或者编辑用来蒙“主管”的。但其实我们自己都不信他们会买的——因为,没有谁会把自己的“买家”当成一个空泛和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但“粉丝”就不一样的——粉丝就是人民币,就是客户,就是上帝。他们喜怒哀乐、好恶欲求,直接决定了你的作品是仆街还是上榜。尤其是“铁粉”(骨灰级粉丝和铁杆级粉丝),将会决定你的社会身份、地位和名望。因为他们就代表着你的“资源禀赋”,代表着你强大、庞大和最重要的人脉、关系和资源——他们推动着你在整个社会向上的阶梯中向上、向上、再向上,避免沦落为社会下流阶层。

    人在江湖,首先就必须改变沦为“下流阶层”的命运——而要改变下流阶层,也必须是在“money核变力”、“资源禀赋”和“智识水平”上解决。这意味着你一旦选择网文创作,且受制于网文强烈的“逐利冲动”、“造富神话”、“造星机制”中时,就不得不追问自己这个核心的问题:你如何建立自己的“铁粉圈”?在自己的“粉丝”中构建起一种忠诚度很高的群体/阶层/类型与圈子文化?在他们中间建立起一种很强的意识形态——自我意识、族群认同、文化建构?并且通过学以你的作品为原点而建构的“圈子文化”,形成一个特殊的类型/阶层/群体,把他们整个提升到另一个阶层,改变他们的自我意识、身份认同和社会阶层地位?

    这是每一个成神成名道路的网文作家面临的“最核心的瓶颈”。因为,当一个人发展到某种地步,身边应该逐渐聚集一批人,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理念和诉求——他们会倒逼你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和扛旗人。

    这个群体,到底是什么?它决不是一个松散的人群,而是一个有着核心灵魂与共同维系的群体和组织。那些人聚集在你的身边,决不是随随便便、像沙子汇聚一样。他们肯定是认同男主角的某种观念、某种想法和某种目标——虽然你不一定能很明确的意识,但你肯定会逐渐感受到这种“倒逼”的压力:他们会不停地逼你去追问——不是逼问你下一部作品创作什么,主角是谁,下一个应该扑到的是谁;而是在逼问你:你应该扛起的“理念和旗帜”是什么?

    于是,你必须从为人民币写作,转向为人民写作——毫无疑问,网民现在是人民中最重要的群体。

    (2)理念与旗帜:从“领导者”到“追随者”

    根据我的观察,有很多大神都到了这种“临界”的门槛而不自知,于是,徘徊在时代的左右而焦虑不安,寻找不到突破创作瓶颈的道路,根本就没有意识现在是从“创作”到“代言”的历史性转折——

    现在似乎是发展到了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扛出自己的“旗帜”的时候了;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找到这个“凝聚”力的----要思考这个重大的问题,如何在“我”身边凝聚起一批人的问题;不只是要提出一个凝聚人的理念,而是要找到一种共同的目标和事情,一种共同的利益机制、情感诉求和理想信念。

    整个国家如是,一个单位如是,“我”这个人也如是,“我这个系列的作品”亦如是。

    你的作品其实在培养一个“组织”——让这个组织有自己的信仰、文化、组织和财富体系——而这种体系本身就能创造、增长和积累资源。

    用句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网文作者正在成为“领导者”,让“追随者”贡献金钱、财富及思想智慧,同时,又因为这个得到自我(意识、身份和地位)、群众认同和文化建构的整体提升。

    是的,现在“很”不一样了——我们写书的时候,想的并不是读者,不是“粉丝”,而是我们的“追随者”——我们想通过书把哪一个人发展“入组织”,成为我们的“追随者”,成为奉行我们这一本书或这一个系列的文化、哲学、信念、思想或生活方式的奉行者和践行者?

    如果这样想,倒逼自己写书的话,就意味着,我们会问题自己——我这本书如果是“导师”,我们想传递什么样的思想与哲学、生活方式与文化?我们要把什么样的人,通过这样的思想与生活方式,塑造成一个紧密的群体和类别?我们要通过什么的路径和方式,整体提升自己的阶层、地位和身份?

    (3)文艺即政治:从话语权到文化领导权之争

    发展到这个时候,网文如何写、如何评,已经不只是一个文艺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已经涉及到“话语权之争”,文化领导权之争。

    一个人要有话语权,就像一个国家,要有双重的实力,一是硬实力,二是软实力。

    硬实力,就是经济发展实力,你能够赚钱,拥有财富,money核变力。软实力,就是思想理论的影响力,让人无法约束。

    那如何才能拥有软硬实力呢?在我们一无所有的情况,“故事”和“思想”就是我们最宝贵的武器:用小说讲思想,用故事讲智慧,用文学讲灵魂。

    在整个社会因为既得利益和未得利益的“二元对立”而被撕裂的情况,我们惟一可用的,就是用我们的笔来参与博弈,获得话语权,重聚共识。特别是否西方与非西方的文化领导之争中,能够从被动参与,到主动领导潮流?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问题。这是网文创作潮流发展的核心趋势和必然逻辑。

    先兆已经出现。

    在“把……提升到科学化的水平”和“中国汉语”构建热两个核心命题之中,现在又蕴藏着一个跟我们切身利益有重大关联的话题:文学是时代的风向标,亦是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寻找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的最佳路径。

    在这种“文艺即政治:从话语权之争到文化领导权之争”的大势之中,网文何为?汉文写作又何为?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