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对于常年浸淫于音乐之中,对音乐有着极其敏感的嗅觉和判断力的专业人士而言,从乐曲之中理会其中蕴藏的情感,从而达到听音识曲的层次,并不是很困难。 但对于一个门外汉而言,这难度属实是不小的。 就好比许多人对很多歌曲都能哼哼上几句,听到了也会惊奇的叫一句:“这首歌我听过的。” 但真要说出名字来,往往便会支支吾吾,不知所措。 倒不是门外汉们不用心,而是他们觉得,听歌好听就行了,至于名字什么的,纯属多余。 这也是许多流行歌曲朗朗上口,但歌名很多时候却不为人知的原因。 至于易泽懂不懂得音乐,所有观众心里都没底。 想来应该是不懂得。 毕竟音乐这东西,听起来容易,但是要去学习,需要极高的天分,以及得天独厚的条件。 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为一个音乐家。 紧张的情绪,在迅速的蔓延。 不少观众手心里甚至被汗水打湿,这些是易泽的忠实铁粉。 他们在担忧着自己的偶像。 画面之中,一曲终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易泽,等待着他的回答。 易泽也不含糊,直截了当的回答道:“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此乐曲可是传说中的高山流水?” 老太太笑眯眯的点点头,“确实如此!” 此刻,不少观众恍然大悟。 “哦,原来是高山流水!” “难怪这么好听,这可是最有名的古琴曲之一啊。” “诶,编钟也能演奏出古琴曲吗?” “这你就少见多怪了,乐器变化了,但是内在的音韵是不变的,只需要稍加改编就可以了。” “易泽可真是厉害啊,居然能够听出来,我就听不懂这个,迷迷糊糊的。”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观众们一番感慨,高山流水的故事许多人心里都清楚。 《吕氏春秋》之中便有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当时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后世所说的俞伯牙,实际上是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之中进行了修改,伯牙并非是姓俞。 伯牙自小便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他的天资聪颖,短短几年之间,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简单而言,有形无神,缺少点灵魂。 就好比v站上很多毛笔字up主下面的评论去总会有人说:“字写的真好,就是没什么神韵。” 评论者未必懂得什么叫神韵,但并不妨碍他们认为。 而伯牙弹琴,无论是其老师连城,还是伯牙自己,都能够敏锐的感受到其中缺少的神韵灵魂。 如此这般,这不过是一个弹琴的工匠而已。 有一天,老师对伯牙说:“传闻东海蓬莱山上,有仙师居住,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 伯牙一听,便直接答应下来,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 他也被这问题困扰许久,如今听到老师要找一位仙师点化于他,自然是喜不自禁。 来到了蓬莱山,老师让他原地休息,自己去找仙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这眼前的山川美景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伯牙也不得不感慨,知音难求。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