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仓颉造字,圣人留书-《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第(3/3)页

    “我他么的你说个鸡儿,一堆废话!!!”

    不过很快就有观众手打出了意思。

    “意思就是很多人都在造字,但是能够把这些形状不同的字统一起来的,只有仓颉。”

    “还是有大佬的,可以可以,总算看懂了。”

    “原来好书者不是爱好看书的人,我就说怎么说起来怪怪的。”

    易泽微笑着看着镜头。

    他明白应该会有观众在弹幕上做出解释。

    但是以他对自己节目的了解,估计不开弹幕的人也有不少。

    就好像很多人,只是默默的看书,一般都不会说话。

    因此,他还是贴心的解释道:

    “这句话的意思或许有人已经理解,好书并不是爱好读书,这里的书,其实是书写的意思。

    因此,荀子这句话的意思,便是爱好书写的人很多,但时唯独仓颉能够留下造字的传说,这是用心专一的表现。”

    易泽稍微停顿了下语气,“荀子要强调的是用心专一的重要性,但时从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启发,并不仅限于此。”

    所有的文字都回落于地。

    易泽边走边说:

    “众所周知,文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的创造。

    必须经过不断的发展,不断地融合。”

    听到这句话,观众们点了点头。

    就好像电影中出现的外星人镜头,基本都能够在现实中找到对应。

    做出的改变也更像是一种在人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少某些零部件。

    比如说少一只眼睛,身躯变得瘦弱而头变得很大。

    再或者就是身体透明。

    没有什么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想象也是以现实为基础。

    华夏对于龙凤这种并不存在的神话生物的描述,很好的阐述了这一点。

    因此,文字,不可能会是一个人在一个时间段的创造。

    仓颉,在其中的作用,或许更多的是一个整理者和规范者。

    易泽的声音还在继续:

    “而仓颉,能够将所有前人的创造,所有不系统的零碎化的东西,加以系统化的整理,创造出系统的文字,这个是完全可能的。”

    易泽的说法,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在古籍和神话中,人们能够触摸到一些久远的历史。

    或许很多人都会说,神话传说并不可信,只能够当故事来看。

    但不要忘记,神话产生的土壤,依旧是现实。

    古老的神话,更多的是来自于人们对于部落首领的崇拜。

    或者说对英雄人物的推崇。

    在这样的基础上,后代人为自己的英雄祖先,加上种种正面buff,赋予他们至高无上的神格,就并不意外了。

    华夏,盛行已久的祖先崇拜,造就了这一独特的文明奇观。

    几乎所有的神灵,都可以视作是真实存在的英雄人物。

    但如果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只是一位文字的整理者,那么便可得出一个结论。

    黄帝时期的文字,必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

    如果不成规模。即便仓颉真的如同传说那般智慧过人,也不可能无中生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黄帝时期,定然是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字基础。

    而仓颉在其中的作用,则是将这些基础性质的文字加以加工整理,并推行开来。

    这才有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但从中延伸出来的问题,就更多了。

    华夏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

    它最早的形态,又会是什么样子?

    观众脑海中,这样的疑问越来越多了。

    他们有些迫不及待,他们在等待着易泽带他们走进一个传说的时代。

    许多观众从来没有想到,原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汉字,居然也有这么丰富的内涵。

    而且里面包含着的神话传说,竟然一点不比所谓的史诗级著作要少。

    很多人都忘记了,文字本身,就是承载神话和传说的基石。

    能够承载神话本身的,只有神话本身。

    易泽行走于神州大地,他的目光中带有着强烈的好奇。

    这份好奇,感染着每一个正在观看节目的观众。

    他们心潮澎湃,他们迫不及待。

    “故老相传的神话中,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秘密?”

    “华夏传承数千年的方块汉字,又会有着什么样的传说?”

    “它起源于何时?来自何处?又是如何产生?”

    “各位观众,我是易泽。”

    “今天,让我们一同踏进这波澜壮阔的文字史诗之中,去探寻来自汉字的传说。”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