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之音”有时会是很好的表达方式,因为言者未曾明言,便可不承担明言的责任;言者未作结论,便无强加于人之嫌;然而言者所要表达的关键内容却尽为闻者所知,其目的已经达到。 不满常常会有,但是如何表达这种不满却有一定的学问,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要做到既能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又不至于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确实是不容易。话里藏话、旁敲侧击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式。 乍听是个很好笑的笑话,但是老人家却通过这个笑话暗示出了自己的不满。这样表达不满,让人更容易接受。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表达并不是不可取的,有时候,“弦外之音”会是很好的表达方式,即言者未曾明言,便可不承担明言的责任;言者未作结论,便无强加于人之嫌;然而言者所要表达的关键内容却尽为闻者所知,其目的已经达到。中国古代历史上,拨弄“弦外之音”者大有人在。 唐玄宗在位期间,曾发生了一场废立太子之争。受宠的武惠妃陷害太子李成,企图以自己的亲生儿子取而代之。唐玄宗听信了谗言,召集宰相朝议,打算废掉太子。正直的宰相张九龄,从稳定政局和维护礼法的角度出发,公开反对更储,并明确表示:“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召。”同时在位的奸相李林甫,却另有一番表现。他当众“无所言”,不发表任何意见,退朝之后却暗地里通过宦官转告玄宗说:“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此番话虽然没有直接针对立储问题作出明确的表态,但其所暗示的弦外之音却是十分明显的:既间接表明了李林甫迎合玄宗和武惠妃赞同废掉太子的态度,同时又影射攻击了政敌张九龄“干预”君主的“家事”。 在工作、学习、社会交际中,处处都有暗示的语言在传送信息。暗示代替直言,常常效果更佳。 处理是与非,很多时候是一念间的把握。一个小小的暗示就会让人领悟到你的意思,又何必大动干戈地怒言相对呢?所以,善于运用一语双关,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既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又不至于让情况变得过于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