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追着喂-《蔚蓝领航者》


    第(2/3)页

    翁星辰已经拍着他那更显消瘦的胸脯跟桃醉打了保票,最多再总体优化两次,这个核心设备就能达到量产要求。

    而且这两次的优化思路已经有了,正在积极的进行实验,主要是被各种自己加工和在外订购的零部件的速度拖住了脖子,要不然他们还能再快些。

    不过唯一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在于,因为设计理念的原因,这种核心设备因为需要精准的控制温度和其他指标,无法进行单次大规模加工。

    也就是说,它无法像光刻机加工晶圆片那样一次加工出很多个芯片出来,然后进行裁剪封装。

    例如说一块十二寸的晶圆完成加工后能切割出大约七百块芯片,而算上成品率、也就是去掉加工失败的不合格产品,大约成品有五百块。

    而波动烤炉则因为其加工方式完全不同,为了防止温度和其他因素的互相干扰,所以它最理想的加工环境就是实验室状态,每次单独加工一块芯片。

    但是这样不管是能耗还是效率可就都太慢了。

    不过这种技术也不是没有优点,它不需要提前制作晶圆,只需要高纯度的石墨以及极少量的硅元素就能作为材料。

    而那些其他的包括保护性气体类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的耗材,都是可以回收的。

    形象的说,如果说原来的芯片加工厂是一条长长的流水线,那么这个名字让人泪目的‘波动烤炉’就是一个大柜子一样的一体机。

    它不需要长长的流水作业,因为他的加工过程包括气相沉积和取向附生这两个重要过程,都是在这个大柜子里完成的,甚至因为碳元素的性质都不能被独立的拆分开来。

    加上最后的波动加工,可谓是真正的一体化操作。

    也就是说,它的加工厂如果要大规模量产,那就不可能是流水线作业,而是一台台排列的机器。

    就像是饲养蛋鸡的鸡场,喂水喂料之后等着收鸡蛋。

    它只有下蛋快慢的问题,而没有一次下几个蛋的问题。

    这是加工原理决定的,除非翁星辰开发出了其他的加工原理,要不然没有其他的办法。

    当然也不是没有,既然原理不可变,但是机体是可变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