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申时行来请示。 她的回复比王锡爵更简单粗暴:朝中大臣谁反对,派谁去镇守辽东与奴儿干都司好了。 仅此一句话。 她自己什么都没有解释,也没有让申时行作过多的解释。 在她眼里,解释讨论有什么用?解释来解释去,议论来议论去,最后这个钱不是还得给吗? 既然是皇帝的决定,即便户部与朝臣都反对,就是不给,她自己掏私人腰包也得给,那还解释讨论什么劲? 皇帝又不在身边,不然可以与皇帝解释讨论,与其他人有必要吗? …… 申时行请示完郑皇后,才找来户部尚书王遴,将皇上的旨意告知。 王遴表态了,钱可以给,毕竟这是皇上的旨意,皇后又说了这样的话,内阁几位也没意见,关键是太仓充实,难道让他一个人反对吗? 但必须知会朝臣,因为他们有知情权,不能像王锡爵提议的那样。 正合申时行的心意。 于是将皇上的旨意传达下去。起初炸开了锅,怎么能支援外族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努尔哈赤只是借助与皇上的师徒关系,利用皇上的仁慈而已。 支援外族人,他们一旦变强大,便要滋事,骚扰劫掠大明。 不一而足。 反正就是这些论调。 其主要原因还是对朱翊镠的野心不够了解,不够了解他最终目的是要将所有蒙古、女真族人全部纳入大明,现在做的工作是尽可能地融合。 长期与外族处于对立的状态,对于有着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的确很难理解。 这种观念一时半会儿肯定也扭转不过来。而且,如果一旦有蒙古族或女真族因不服而宣战,波及到朝廷和中原的汉人,那反对的人指定更多。 这没办法,新的观念主张,起初肯定有人反对,表示无法接受。 但不管议论与反对的声音有多么强烈,当申时行将郑皇后的那句狠话抛出去时,所有人都沉默不语了。 很简单霸道,谁反对派谁去镇守辽东与奴儿干都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