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相比较于戚继光与李成梁那充满忧虑的谈话,王象乾与朱八戒的谈话则夹杂着抱怨、不解。 朱八戒抱怨、不解,为什么师祖与岳父都对师父不如想象中的关心,至少没有他一半的关心。 而王象乾抱怨乃至责斥朱八戒拎不清,本来很容易判断的问题到朱八戒这儿却变得无比的艰难。 两个人的三观本来就大大不同,认知上当然会出现分歧。 直白地说,王象乾与朱八戒压根儿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而朱翊镠与曾朝节的谈话,两人的情绪似乎要复杂得多。 因为通过两度的调查研究,曾朝节在辽东发现了不少问题。 准确地说是叫隐患。调查研究越是深入,感觉隐患越为严重。 从屯田谈到军备建设,从榷场谈到对外贸易,尤其是与女真部落之间的贸易,从边墙之内辽人的生存现状谈到边墙之外……最后落脚点在李成梁。 谈到李成梁以及李氏家族时,曾朝节椎心泣血,不禁仰天而叹。 想当初,也就是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重用李成梁,使辽东明军在征讨东夷与西虏的战争中捷报频传,凯歌高奏,以致于当时的人纷纷称誉道:“今九边事情,独辽东为难,而九边将官忠勇,独李成梁为最。” 可谓风光无两。如今李成梁担任总兵官已有十多年了。 李成梁高祖李英自朝鲜内附,世为铁岭卫指挥佥事,遂为铁岭为籍。 李成梁有大将之才,但家贫不能世袭,年四十仍为诸生,后在辽东巡按御史李辅的资助下入京述职,遇到了赏识他的张居正,从此一飞冲天。 在隆庆四年(1570)年,辽东总兵官王治道战死,时任辽东副总兵的李成梁代为总兵官,从此辽东开启属于李成梁的时代。 辽东明军在李成梁的指挥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隆庆五年(1571),李成梁大破入边杀掠的蒙古察哈尔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