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万历二年(1574)因建州女真首领王杲进犯辽阳,李成梁主动进攻王杲老巢古勒寨,斩杀一千余人; 万历六年(1576)正月,因蒙古泰宁部入犯,李成梁夜行出边二百里,直捣蒙古军营,大破蒙古军。 同年(1576)十二月,蒙古泰宁部首领再次进犯,李成梁也再次出边,二次直捣蒙古军营,大破之。 万历皇帝因此封李成梁为“宁远伯”。 万历八年(1580),明朝下令在广宁辽东总兵府所在大街修建石牌坊,上刻着“镇守辽东总兵官太保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二十个大字(据说至今依然立在远处)。 李成梁担任总兵官十几年来,先后奏大捷十几次之多,使得皇帝动不动祭告郊庙,其边帅武功之盛,大明二百余年唯他一人。 民谚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李成梁四十岁年纪仍为诸生,可因为他,几个儿子年纪轻轻,不是副将便是参将,或是游击将军。 大儿子李如松更是担任过山西总兵官,时年三十四岁。后来因为御史建言说,李成梁与李如松父子不能一同掌理重镇,申时行才将其调回。 总之,因为李成梁,李家“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貲、马价、盐课、市赏,岁乾没不貲。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賕,为之左右。” 李成梁的老家铁岭那边,到处都是他的子弟部将的豪宅。 …… 从曾朝节的陈述中,可见他对李成梁的治理模式充满了担忧。 最后还刻意强调道:“陛下,臣刚才的陈述只是基于实情,并非对李总兵不敬或不满,而是遵循陛下的旨意,实事求是地做出调查,希望对辽东乃至大明不利的因素趁早扼杀,否则臣担心积重难返尾大不掉。” 朱翊镠点了点头,说道:“其实有些情况朕已经摸清楚了,来时有心让李总兵从广宁陪到辽阳,就是想先探探他的口风,李总兵自己坦诚交代了一些,包括吃空饷、私蓄兵士等问题。” “臣以为辽东治理上的问题很多,方方面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只是因为连年有战往往被忽略,再加上李总兵过人的军事才华而掩盖了一部分,但臣以为问题不容忽视。” “实话与你说,朕这次来辽东,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这个吗?御驾亲征帮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只不过是个幌子。辽东的问题不解决,若帮助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届时控制不住咋办?不是自掘坟墓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