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章 朱翊镠离京后-《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3/3)页

    那么问题来了,他父亲去世,依照大明的礼仪规矩,他必须回家守制二十七个月,将近三年时间。

    当时王安封朱翊镠之命,与张泰征商议此事,如果回家守制,便不能接任真定府知府了,刚接任没几个月,就要回家,那不是白折腾了吗?

    只有不准备回家守制,才能接任真定府知府。但区区一个真定府知府,皇帝应该不会为之夺情。

    当时王安传达了这样的理念,同时也隐隐透露出朱翊镠的本心,希望张泰征接任,因为有心改革守制礼仪。

    张泰征几经考量后,最后决定答应接任真定府知府一职。

    这就意味着他父亲张四维去世,他不夺情却不能回家守制。相当于他要对抗大明两百多年来的礼仪制度。

    这个压力难以想象……当时的张泰征只想着接任真定府知府,毕竟与他同科的其他同学升高官了。

    他心里憋得慌,就想证明自己的才能并不比其他人差。

    而且当时他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皇帝的预言难道真那么准吗?他爷爷活了七十多岁,他父亲六十还不到呢。

    他多么希望他父亲长命百岁,可谁知皇上的预言又一次成真了。

    难道让他放弃才刚到手几个月的知府吗?可若不放弃,难道让他在不夺情的情况下与大明礼仪制度抗争吗?那可是大明无比推崇的孝道啊!

    张泰征头大了。

    关键是此时此刻皇上还不在朝,御驾亲征去了辽东、建州那边。

    这可如何是好?

    按照礼仪规矩,收到父亲去世的讣告,第一时间就要请辞回家。

    至于朝廷是否保留他的职位,决定权在吏部。但通常情况下,守制三年回来后,基本不可能再履任原职了,除非这个职位无关紧要。

    真定府知府官儿虽然不算很大,但也是正四品司牧一方的父母官,三年后不可能一回来就能接任。

    总之,回家守制仕途指定受阻,不回家守制便要面临巨大压力。

    路只有这两条。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