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回得时学院的路上,李得时的脑海中不断地盘旋着“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个性xing解放与自由”等等关键字词。虽然都是一知半解吧,但朱翊镠强调的一个主旨他懂。 那就是尊重人,尊重女性。 这与他心中原本存有的理念相一致。 所以,尽管都一知半解,但他感觉自己还是可以向全院师生解释的。 况且,他可以将朱翊镠摆出来,人家是皇帝,派谁出国谁还敢抗旨不成? 正如,如果朱翊镠派他这个老丈人去,他也只能无条件地服从。 因此,他认为自己传达这样一个精神指示完全没有问题。 …… 与李得时简单交流沟通后,朱翊镠隆重召开了一次廷议。 凡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员务必参加。 朱翊镠首先抛出廷议的主旨:出使他国。所采取的方式是:类似于郑和下西洋,但目的是交流学习。 然后让朝中诸位大臣各抒己见,头脑风暴,畅所欲言。 任何一项决议,都有赞成的,亦有反对的。 赞成出使他国的大臣认为,这是耀武扬威的好机会,有利于建立全面华夷的政治秩序,进一步拓展朝贡体系,并开拓海外贸易,促进国内生产等,反正好处多多。 而反对出使他国的大臣则认为,这行为无异于烧钱玩儿,纯属浪费,引发财政危机。 的确,郑和下西洋向来有“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挂帅而忽视经济实利,厚往薄来”之说。 从而也使得后来的远航出使他国难以为继。根据历史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以及明成祖朱棣对那些外邦朝贡者的大量赏赐,引发了帝国的恐慌,仅仅白银一项,每年就花费六百万两(当然此数据有待进一步查考),还不包括对两万官兵的嘉奖。由于船队携带铜钱出国收购,致使铜钱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引起钱币的大规模贬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