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蒋金兰听了此话顿时大惊失色,认为他陈大哥的所分析,确实很有道理,如今该怎么是好?蒋金兰的心突地沉重下来,这是陈立思所观察到的,没有前一会儿那般轻松。他又说道:“兰妹你想想,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事发之后,当天晚上开平县衙的捕快就包围了山寨,来抓捕我呢?” 蒋金兰说:“陈大哥,这件事我一个山村女子,也没有能力看得准,究竟是自首还逃避?究竟官府是依照律法、公事公办?还是栽赃陷害、循私舞弊?我们都不知道。若是此刻回去,又怕白搭上一条性命?” 陈立思又说道:“韩松已经死了两天两晚,在前天晚上、和昨天没有抓到我。在韩松的两个随从口中,能探听到我救过你的事情,也许官府的人会怀疑我来到你这里,说不定他们会来这里搜查,要是这样就非常危险了。俩人无法决定对与错,仍然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 想来想去已有数百遍了,随后俩人都同意先逃离。他(她)俩分析的是,如果没有将凶手定于陈立思,官差最多只在,开平县内抓捕他。如果非要将杀人罪名,强加于他身上,很可能全国性的通缉。 唐金刚和韩松两人,都想致陈立思于死地,陈立思完全处于自卫,又并没有动手还击。如果真有这样的好官,自然会明察秋毫,可如今的清官到哪儿去找? 于是蒋金兰与他决定收拾行李。利用白天这点时间,陈立思去山中采一些草药,让蒋老爹在家服用。蒋金兰将自己、与陈立思即将逃离之事,告诉于爹,爹爹对她说:“兰儿,这件事是因你而起,出去后必须要诚心诚意对待陈立思。” 蒋金兰眼里含着泪花,点了点头,回答道:“爹您放心吧,我们一定想方设法生活下去,只是对您放心不下。” 蒋老爹道:“我只是双腿膝盖不方便,身体其他方面都没有问题,家里还有多余的钱粮,我一个人在家,完全能生活几年,你们就放心去吧。” 陈立思与蒋金兰,此时的心无论有多急,也要等到天黑才能出走。五龙镇是他们经过的必经之路,说不定官府一直在暗中查询。 在当时的年代,异军四起,天下****,官府也想乘机捞一把。陈立思见义勇为,惩恶扬善,官府得知,理应嘉奖。但是如今天下之人善恶不分、黑白颠倒,随之官府也是贪赃枉法、趁火打劫,这种风气已遍及天下。这样的世道,究竟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又有谁能出面主持公道? 话说韩松一案,当时报案于开平县府,县令陶大人立马派遣官差,首先要逮捕陈立思,因为报案的人说是、与陈立思发生矛盾,才引起韩松的死亡。陶元礼大人想:从开平县府到五龙镇,就需几个时辰,何况到雄龙山只能步行,所以对此案并没有拖延一点时间,立即下达命令抓捕陈立思。结果官差没有抓住陈立思,紧接着返回县衙交差,这时候已经是案发第二天凌晨了。 县衙捕快只草率休息一阵子后,天将亮明,又去了双桂铁拳武馆,到那儿很顺利地将嫌疑人唐金刚捕拿,同时又将馆主唐中良也带到县衙。 与本案直接有关,并参与本案的人有陈立思、韩松、巴图、桂二和唐金刚,一共五人。而对于唐中良馆主来说,除了陈立思,其余四人都是他铁拳武馆的学员,必然要求他协助调查相关情况。 开平县陶大人,通过初步调查和桂二巴图的口供,已清楚了解到本案的来龙去脉。认为此案过程很简单:五龙镇、水龙山寨的渔民蒋金兰,被顺通镇上的韩松强行绑架,企图用马车载到五龙镇的发达客栈,对蒋金兰进行强暴。这件事被当时正在发达客栈吃饭的陈立思所见。 陈立思见义勇为解救出蒋金兰。陈立思当时与韩松和他随从二人,发生了拳脚上的冲突,但并没有造成身体的后患。过后,韩松为此事一直怀恨在心,始终与陈立思为敌,三番几次来找其麻烦,要陈立思赔罪,甚至还要陈立思在赶集之日,当着众多老百姓的面,跪着向韩松赔礼道歉。 陶大人在公堂上大声说道:“陈立思,虽然已经逃离,但我们继续在抓捕。而韩松多次主动从‘双桂铁拳武馆’,赶到五龙镇去报复陈立思,但陈立思也并没出手伤害他们。据当时观看的老百姓说,陈立思一直处于自卫,而韩松不幸在混战中,被己方人所重伤而亡。” 陶大人喝口茶后继续道:“满堂的人请说一说,陈立思是否有罪?”经陶县令这一问,满堂无论是旁听者、或死者家属及本案当事人,都无一人回答。只是韩老爷的脸上却是说不出来的悲戚。 最后陶大人宣布:“今日只是初审,明天即将此案全部审定。” 陶元礼县令有意透露定案时间,目的是看本案是否有其他阴谋。如果此案还关系到其他问题的话,必然在明日定案之前,会有新的线索出现。 再说陈立思的线索。经陶大人分析推理,他一定会去水龙山躲藏。水龙山虽不陡峭雄壮,但地域宽广、树木茂密,也许陈立思就是躲藏在那里。 白天陈立思躲在山中,夜晚或吃饭时就在蒋金兰家落脚。因为他全力施救过蒋金兰,随之又送她回家。 先排除陈立思与蒋金兰的其他关系,就凭这件命案,是因救蒋金兰而引起,假若陈立思去找过蒋金兰,蒋金兰一定会帮助于他,并掩护、和为他保密。 进一步再说,陶大人很清楚陈立思武功高强,如果陈立思要反抗,派多少官差也没用。但根据五龙镇的百姓所说,此人历来安分守己。只要去捕到他,应该他不会反抗。 即使是这样,陶大人还是派去二十多个捕快衙役,以防意外发生。从开平县、县衙出发,到水龙山寨骑马也得要四个多时辰,还带有囚车。 为了有把握捕获陈立思,还是决定晚上,那样的可能更加大些,而且不易走漏风声。具体在什么时间出发,只有陶大人和捕快头领知道。 尽管陶大人很有智慧,却也没有想到、陈立思此时也在筹划潜逃之事。他与蒋金兰也在焦急的等待天黑,同样是借夜晚隐身待发。 时间到了,开平县的捕快们,迅速赶到五龙镇,将囚车和马匹安顿在镇上的南顺街,这里正是去水龙山的岔路口,离五龙镇桥头不远。这时所有捕快们,只知道执行任务,却不敢多问原因,这是纪律,是捕快必须要遵守的。 马车安顿好后,派两名年轻捕快、在原地看好囚车和马匹,这俩名捕快才任职几个月,没有抓捕犯人的临床检验,反而会坏事或丧生,捕头就安排他俩等在这儿。 捕快头令下道:“现在天也黑了,我们上水龙山抓案犯。不过到水龙山都是山区小道,肯定不能骑马上山,更何况现在是晚上。所以大家只能步行上山,而且不准用火把,在路途中不可喧哗。” 捕头将纪律、和临时规定的条件宣布后,还是由五龙镇基层官员,带人在前领路,直奔水龙山。 蒋金兰家,见天已黑下来,陈立思与蒋金兰早已安排好今晚逃离的计划,心中估计路上已无人行走,便已动身,二人同样不敢用火把,只得摸黑行走。 他俩下山到五龙镇上,必须要从捕快们停放的囚车处经过,这儿有俩个捕快,还有马匹。 捕快们上山到水龙山的路,其实就是陈立思俩人下山的同一条路。这一条路上,官差往上行,潜逃者往下。 官差都是好身手,平常受过训练,个个手持刀枪摸索着前进。可山路崎岖不平,三步一弯、五步一拐,路中乱石斑驳。对于官差来说,毕竟路况不熟,左一脚溜、右一脚滑,深一脚、浅一腿,有时被路中之石绊倒。一路行走,发出哧哧嚓嚓的声音。 官差们留下两人看管马匹,还有十七八人。尽管口中不发出声音,脚上的摩擦音却很明显。 捕快头认为很有把握抓到陈立思,只要到了蒋金兰的家,一定手到擒来。 而陈立思知道官府一定要抓到自己归案,万般警惕,随时处于高度注意状态。蒋金兰对路却是熟悉得很,她走前面,陈立思在后,二人手拉着手,蹑手蹑脚往下行走。 总之,在没有审定案件前,陈立思毕竟还是嫌疑犯,他这样做那就是畏罪潜逃。究竟陈立思与蒋金兰能否逃过官府之手?欲知事如何?请看下回《是非曲直大揭密提心吊胆追悔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