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纸包不住火-《最终诊断》
第(2/3)页
等他上来后,见到的情况与裘学亭刚入院时完全不同。原本会慢慢缓解的疼痛今天一股脑堵在了胸腹交界处,痛得他两手紧紧捂着上腹,整个身体都忍不住蜷缩在了床上。
因为并非原本的管床医生,对裘学亭的情况一概不知,护士把早已准备好的病历本送进了他的怀里:“这是裘学亭的病史。”
外科医生平时都不怎么碰内科,见有冠脉痉挛的诊断,便问道:“心电图拉了么?”
“拉了,你看看。”
“这......”
原以为自己未必看得懂,还想着让心电图室的人过来看看再说,可没想到裘学亭的波形就是很经典的心梗:“这明显心梗了啊。”
“已经叫过心内科了。”
“什么时候来?”
“说尽快。”
“心肌酶谱做了么?”
“做了,血刚加急送过去。”
“血压心率多少?”
“都还好,不高。”
“走,我先去看看病人去......”外科医生扫了眼病历,问道,“对了,家属在么?”
“在。”护士侧过脑袋看向门口,“就那位。”
门口站着的就是裘开海的老婆,手里拿着一部手机,脸上显得有些焦急。这是病人出现急性病症时,家属最常见的反应。医生这时需要第一时间告知病人的病情变化、可能的病因、后续处理办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
虽说科室不对口,但既然被叫了上来,他就有建立医患交流通道的义务。
所以在见到家属后,他没多想就直接迎了上去:“现在病人情况比较麻烦,看心电图呢应该是和之前几次差不多的冠脉......”
刚开口没说几个字,他就被张美舒打断了话:“医生,实在不好意思,医疗的事儿我也听不懂,我来这儿其实是送电话的。”
???
“送电话?”
“嗯。”张美舒把电话递了过去,“老爷子什么情况,你还是和‘他’说吧。”
这是许多有医疗背景家属的惯用手法了。
因为自己听不懂,生怕辨别不出医方的陷阱和错误,所以往往会让那些懂医的家属们来交流。等了解了大致情况后,再把事情原委一一说给他们听。
不管是利是弊,至少交流起来不会有什么知识鸿沟。
“我姓龚,是楼下的外科医生。”龚俊先自报了家门,然后还是按照一套应对流程,准备复述一遍刚才的话:“病人现在心电图做下来看还是心肌缺血,符合之前冠脉痉挛的诊断......”
然而电话那头还是打断了他的话:“别痉挛了,快推去内镜室做个急诊胃镜看看。”
龚俊感觉自己说了个寂寞,见过自我意识强的家属,可也没强到一上来就指导医生工作的。而且说话态度还那么强硬,龚俊一愣神差点忘了对方的家属身份,听口气都快赶上自家主任了。
遇到这种家属,他只能叹声气,压着心里的郁闷,重拾心情再作解释:“病人是很明显的心梗心电图,其实和胃肠道没什么关系......”
“这个下壁心梗就是胃肠道里的东西引起的。”对方没有反驳,只是陈述了最基本的客观事实,“心电图就别看了,全是干扰,前几次做出来都是一个样,没参考价值。还是直接做急诊胃镜,明确一下胃内情况再说。”
龚俊向来好脾气,自己毕竟不是心内科医生,对心电图的认识很片面。
听对方说得那么肯定,他不得不质疑一下自己的判断。“急诊胃镜?”
“赶紧的!”
龚俊想了想说道,“我们医院内镜室没有值班医生,如果要做急诊胃镜还得去打电话把医生叫回来。”
“那就去叫,等什么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