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移民营的猫腻-《雄起北亚》
第(2/3)页
若不是安置区内强制要他们穿,估计都拿去压箱底,等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敢拿出来穿穿。
观察完他们,蒲察厮斤又注意到盘查的守卫。
他们会问进入的移民住在哪个帐篷,通常都有对应的数字。核准无误了,会在登记了名字的书册上勾上一笔。
但这时候还不算完!
移民想要进入,还要再拿出一个铜板出来,等同一蒙古铜元。算是进入的费用。
“这位大哥,为何这里进入还要收一个铜元?”蒲察厮斤冲着站在他前面的中年汉子低声问道。
在进入民部后,他也算了解了此前移民司的各种相关政策。像这收取‘入营费’,就没看过只言片语。
“小哥也是想要移民去明国本土的?”那汉子没有直接回应蒲察厮斤的话,而是见其肤色皙白,不像是普通人家出身,有些警惕道。
“不不不,我是有笔买卖想与这移民营的主事谈谈。因没有门路,所以才跟着你们排起了队。”蒲察厮斤早就想好了托词,马上道。
这次进入移民营,他就没打算公开身份。因为在来之前,民部那边就说山东的几个移民营似乎都有问题。在难民潮刚开始的时候,朝廷可是给移民营划拨了不少物资。
如今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需要安置的移民已没有高峰期的那么多了。但耗费的钱粮不减反增,着实透着猫腻。此前民部还没成立的时候,就想要调查一番的。但要先向户部提出申请,然后还要督查司那边调人,程序繁琐,流程还没走完,移民司就独立出来了。
现在民部成立,内部的巡察机构便第一时间建立机会。针对山东难民营的猫腻,也就立即着人前去查清。
这装成商人,那是因为登州市面上,流通着不少打上了移民营标记的罐头。那是从朝廷工坊生产出来的,每批用来无偿支援的罐头都有特殊的标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