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碗白米饭,一盘锅包肉,这,便是李远今天晚上的晚餐。 “大家看着锅包肉的色泽,郑重的锅包肉,就是这样金黄色。” “所谓的一炸熟,二炸色,所以才会被唤做锅爆肉。而外脆、酸甜,肉嫩,便是这锅包肉最大的特点。” 锅包肉虽然是东北的特色菜肴,可实际这道菜却也并不是一直都能吃到的。 至少在西安事变之前的那段时间,道台府的很多菜都是属于禁菜、私菜的。这些菜,普通人自然是品尝不到的。 要说这锅包肉传出美名,还要说是1911年在奉天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一位叫做郑兴文的高超厨师,以其精湛的厨艺受到各国代的高度赞誉,而且还获得了一个荣誉牌匾,自那之后,锅包肉这才被大家所熟知。 而后经过时间的“滨江膳祖”的曾孙在哈尔滨花园街43号开办了自己的美食,传承了滨江美食文化独有的特点。锅包肉现已成为北方六省的著名菜,中外广大群众慕名而来! 李远将锅包肉的历史,就这样娓娓和大家道来。 直播间。 “郑兴文?这个我知道,这不是我们东北的吗?” “锅包肉本来就是东北菜,自然是东北人发明的啊!” “可不,这个人在我们黑龙江很是出名的,许多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字,只不过那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要说也是奇怪,明明古人又云:‘君子远庖厨’的,可是为啥古往今来这么多厨子都是男人啊?” “笑话,什么叫做君子远庖厨,我这个喜欢做菜的男人第一个不服气!” “我一个女人也不服气,凭什么做菜是女人的事情?” “君子远庖厨?陋习!” “现在也没有那么多说法了,不过在以前,厨子,确实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职业。” “这个还真的是事实……家里很多老人都觉得当厨子没有前途,而且还没有面子。” 李远点了点头。 “大家说的没错,古人确实是不太认同厨师的这个行业的,不过我倒是觉得,能够烧好菜,也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 “而且现在的社会,厨师界的各种比赛层出不穷,中餐,也是一门能够让大家感受我们国家文化的东西。” “倒是还好有这么多人的坚持,才会让我国有着各种不同的菜系和做法,让更多人的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缤纷的文化差异。” 直播间。 “可不,要说中餐,不仅是烹饪的手法五花八门,就连吃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