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鲁若麟的诚意-《明末之兴汉》


    第(3/3)页

    大量汉人的到来迅速充实了济州岛的人口,原来的济州城就显得狭小而不实用了,而且远远不能满足鲁若麟的规划,鲁若麟的计划是起码将济州城由周长五里的小城扩建为周长40里的大型城市,将重要的部门和厂房都容纳到城市里来,并将城墙尽量建高,防备台风的到来。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水泥,否则工程量太大了,鲁若麟承受不起,现在只能先行规划。

    崔永建到来后很快就接手了大量行政事务,大大的减轻了鲁若麟的负担。崔永建这个济州岛知事并不能行使相应的权利,只有鲁若麟安排的事务才是他主要的工作。

    自从鲁若麟来到济州岛后,各种开发、建设工作就没有停过,整个济州岛更加繁华忙碌,也更加生气勃勃。许多白翎岛的规章和习惯也顺势在济州岛实施,除了当地的朝鲜人,大家都很习惯。

    语言不通是个很大的问题,朝鲜除了世家和官员,大部分平民是不会说汉话的。大量汉人的到来也让这些朝鲜人开始惶恐不安,这也是人之常情。好在鲁若麟麾下也有很多朝鲜人,这些人都成了济州岛的翻译和官员,主要是来管理这些朝鲜人,向朝鲜人传达鲁若麟的各项政令。

    济州城里率先开始运作的就是学堂,随着老师和学生们的到来,学堂很快就开始复课了。而且鲁若麟提前将学堂建的很大,用来容纳越来越多的学生。济州岛的朝鲜民众也同时收到了鲁若麟的政令,适龄儿童必须到学堂报道,学堂会提供中餐和服装,而且不光男娃要来,女娃也要来,否则会被罚款。

    朝鲜人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奇怪的命令,一开始还以为是想对他们的子女不利,都把孩子藏起来不往学堂里送。但是后来看到学堂里确实有很多娃儿在里面读书,而且有免费的饭吃,还有衣服发,朝鲜人开始相信了,试着把娃儿送到学堂。得到的反馈就是鲁若麟说的都是真的,确实是在里面读书,而不是什么魔窟人贩窝子。而且里面教授的都是汉语汉字,都是高大上的学问,这得有多大的福分才有这样的机会啊。

    此举很快就赢得了朝鲜人的心,和大明一样,能够读书识字同样是朝鲜平民的渴望,但是以前这样的权利都在世家大族手中,平民百姓是很难有机会接受教育的。现在鲁大人居然免费让孩子们读书识字,这个恩情就大了去了。

    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让女娃也去读书,但是看到城里有这么多的女老爷,朝鲜人以为这是鲁大人的特殊癖好,只敢在私下里议论阴阳颠倒、母鸡司晨之类的话。他们那里知道这是因为鲁若麟实在是找不到足够的读书人,不过这也引得岛上的朝鲜女人个个羡慕不已,觉得这才是活出了女人样。

    众多汉人的到来并没有让这些朝鲜人的生活变得更差,庞大的需求使得这些朝鲜人的生活反而更好了。城里的朝鲜商人生意几乎都是火爆,这些不差钱的移民们消费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只是缺少翻译,每次做生意都需要双方比划好半天,这也使得会汉话的朝鲜人成了紧俏人才,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朝鲜人也开始被逼着学习汉话,否则白白损失大量的生意啊。

    鲁若麟的工坊似乎永远都缺乏人手,对于这些朝鲜人,鲁若麟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愿意统统都吸纳进工坊里面。朝鲜的女人们同样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纺织厂、成衣厂等主动安排朝鲜人去城里招募她们来务工,开出的薪酬也不低,每月一两的工钱,还包吃住,技术好的价格更高,这在朝鲜人眼里几乎就是天价了。

    朝鲜男人们也不愁找不到工作,工钱同样不低,至少比种地的收入高的多。即便是老人也有许多适合在家里忙活的工作,比如帮忙纺羊毛线、打扫城市卫生什么的,虽然效率不高,收入也不多,但也是老人们为数不多的收入,起到的社会稳定效果是非常好的。

    有工作有钱拿,政府又非常人性化,很快济州岛的土著们对鲁若麟的统治就不排斥了,而且纷纷开始学汉话,因为只要会说汉话,工钱起码可以涨五成,想不学都不行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