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工地旁边的建筑-《老子就是要战争》
第(2/3)页
李适在心中默默记了一笔,至少这样一个十万人的市场,对自己来说很大了。
制造财富自己不怎么理解,但压榨韭菜自己熟悉啊,毕竟政治思想是上辈子的必修课。
培养韭菜,然后收割韭菜,循环往复,生一茬割一茬才是割韭菜的正确收割法。
那种一上手就割韭菜300%,连根都不留下来,难道就不怕一下子把韭菜割绝了吗!
对李适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这些白条流动起来。
毕竟凡是经历过2020的人都非常清楚,印钱才是赚钱的最快方式。
当然,李适也没打算马上砸入各种金融技术,只是打算让白条暂时在这十多万俘虏中流通,不需要自己做什么推手,只要他们还在天水生活,这些白条自然会在天水流通起来。
反正这时代并不是非常重视商业,自己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暗中掠夺一部分资源。
当然就现在来说,这些白条的使用让这群猪族苦役非常高兴,李适也乐意见到。
因为这些猪族苦役积累着白条,收集着财富,感觉非常有盼头的为天水而努力春耕。
丝毫不知道只要李适愿意的话,那这些白条,也就只是一堆废纸而已。
而随着这些人积极性调动,自然而然在春耕时能给自己开拓出不少的土地。
“果然,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啊,政治思想从不欺我!”
李适很满意的看着这十几万人在自己调度下开垦土地,进行春耕,今年想来是个好收成。
直到李适在这人群中见到一个人,不由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那个人,就是杨易!
嗯,墨家杨易,这家伙赤着脚,穿着麻服,仿佛普通农民一样在这田地里面帮忙。
说实话,李适是真的很想要把他给抓回去丢到实验室中进行007的福报。
但因为墨家的习惯,每年春耕与秋收的农忙时节,都会特地留出一个月来帮助平民百姓进行农田耕种。
甚至李适给他发的粮食或者钱财,基本上每到月末便会随便选择天水的一处穷困地方,把这些粮食给发掉,然后两手空空的回来继续做研究。
李适能怎么办,自然还是少不了杨易一口饭吃,对杨易的墨家作风自己要继续忍耐。
说实话,李适是恨不得他过着零零七的生活,最好每天都在研究如何改进科学用具。
但谁让杨易是比李适这个无产阶级接班人,还要更纯粹的古代无产阶级呢!
总之,这就是正统墨家。
而杨易来这里时间不长,但作用却非常大,且不说在他帮助下弄出了水车。
就算水力磨坊这种几乎算得上是当前最高效的食品改良道具,也被杨易弄了出来。
小麦为什么能在古代能替代黍米逐渐成为北方的主要粮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小麦碎成粉的口感比黍米更好,而且小麦的产量比黍米更高。
石磨这件道具对小麦进行加工的时候,也许就是人类的第一次工业生产。
石磨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李适不知道。
但三国时诸葛亮能弄出包子镇魂,那可以肯定石磨在汉朝已经出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