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私相授受,李二犹豫-《大唐之卧龙军师》


    第(3/3)页

    侯君集奏章的内容除了说明唐军打败吐蕃大军是由他总指挥之外,还就吐蕃要与大唐交好的事情上,替吐蕃说了一些好话。

    另外,他的奏章中也提到是否要追击败退于党项的吐蕃军队。

    在提到是否要追击败退于党项的吐蕃军队的事情上,侯君集表达了他的建议。

    他的建议刚好与李在古相反。

    他认为吐蕃既然撤出松州,并且主动派遣使者请罪求和,说明吐蕃已经充分认识到大唐的厉害,认识到吐蕃与大唐的实力悬殊,吐蕃日后不敢再与大唐为敌。大唐应该趁此机会与吐蕃交好,接受吐蕃请婚,结为异邦兄弟,彼此永世和平。

    李二看了李在古和侯君集的奏章之后,相互对照,难以一时之间做出决定。

    李二犹豫不决,召集群臣商议。

    群臣的观点也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李在古的建议,另一派支持侯君集的建议。

    到最后,李二还是决定不了。

    就在李二考虑着到底要如何决定吐蕃事宜的时候,先后接到从北边、西北和东北传回来的情报。

    情报中提到,北边的薛延陀、西北的西突厥和东北的高句丽有异动,频繁调动军队。

    都在观望着大唐与吐蕃局势。

    特别是薛延陀和西突厥,都等着大唐与吐蕃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只要大唐与吐蕃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薛延陀和西突厥便有可能趁机出兵攻击大唐。

    接到这些情报之后,李二做了个决定——

    唐军暂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不要追击败退于党项的吐蕃大军,同时接受吐蕃请罪,并允许吐蕃派出使者来长安。

    李在古接到朝廷的命令后,仰望天空,长叹一声。

    此次趁机彻底摧毁吐蕃的时机失去,日后难以再找到如此好的机会对付吐蕃。

    侯君集看到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心里大喜。

    他知道,若大唐与吐蕃联姻,彼此达成和平协议之后,自己就立了大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