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孟达的喊声传来,马超脚下不停,却也吩咐了一名亲兵,让他去给孟达和法正找个营帐,暂且安置下来。 来到中军大帐,董卓正和荀攸等人商量着流民的相关事宜。 几十万流民从山中迁徙出来,不可能每天什么事情不干,毕竟光是粮食消耗,都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要不是在河东屯田成功,董卓也养不起这些流民。 当然,光靠河东一地肯定不够,董卓已经写信回了洛阳,让荀彧再想办法从关中凑粮送来。 流民一旦吃不饱饭,暴乱只是早晚的事情。 几十万的人口,同时也意味着大量的劳力产出。 有了劳动力,就有了创造价值的可能。 最好的打算,就是像河东一样,利用这些流民,在并州进行大规模的屯田,然则经卫觊勘察之后,却摇头表示,上党一带的地质并不适合屯田,且水源较少。 听得此话,董卓蹙起眉头,如果不能大规模的屯田,那就很难搞了呀! 荀攸提出的建议是,先迁徙一部分人出去,保持粮食的持平,不然就现在的粮食消耗来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早晚会顶不住的。 河东郡的人口已经饱和,难不成迁去洛阳? 李儒的想法则是,既然黑山里的贼寇已经受降,那他们就该趁势出兵,攻取冀州。 并州此地虽然较为贫穷,但盛产铁矿,只需让流民进山伐木,然后配合生产出的枪、矛头部,就能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粗劣武器,然后将流民作炮灰,顶在前头,只要战争够频繁,就不愁粮食的消耗问题。 利用战争减少流民的人口,同时还能收获敌方城池,减少己方的粮食开支,可谓两全其美。 董卓没有点头。 这个时候,他倒是想起后世的一句名谚来:要想富,先修路。 上党、河东两地,中间隔了许多山脉,不管是进来还是出去,必须要绕很多山路,运输粮食尤为困难。 如果能将中间凿开一条大道,将会节省不少的时间和途中的粮食开支。 以前没敢这么想,是因为找不到这么多人,现在几十万的劳动力摆在这里,就是一人捡颗石头,也早晚能把这些碍事的山峰铲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