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要想富,先修路!-《三国之我去买个橘子》


    第(2/3)页

    于是董卓大手一挥,开搞!

    有了董太师签署的檄文,百无聊赖的流民们有了新的工作,扛起锄头和铁锹,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热火朝天的开始了挖山修路的事业。

    除此之外,董卓还分出一小部分有经验的流民去勘测煤矿,等确定煤矿位置之后,再大规模的进行采矿。

    其实早在西汉,就已经有过开采煤矿并将煤用作燃料的前例。《史记·外戚世家》记载汉文帝即位那年,即公元前180年,窦太后之弟“窦广国……为其主人入山作炭”。“入山作炭”实际上就是进山采煤。当时还发生了“岸崩”(塌方)事故,“岸下百余人”“尽压杀”,说明当时采煤的规模已经不小。

    然则煤炭最终还是没能得到广泛推行。

    究其原因,挖煤的危险性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容易中毒。

    因此,上流社会的世家老爷们不敢用,底层的百姓用不起,所以煤炭的使用率几乎就成了透明。

    而董卓不一样,他是晓得煤炭的作用的,在石油天然气出现以前,煤炭绝对是发家致富的第一选择,要是能在这个时代,把煤炭开采使用上,社会和科技都将向前迈出很大一步。

    只要给他的时间足够,吊打全球,不是问题!

    …………

    董卓在上党开山修路的事情,很快传入袁绍耳中。

    麾下谋士俱是一致认为,董卓此举意在开辟新的道路,好节省时间,方便从河东运粮。

    “这老贼倒是真有闲心。”

    袁绍嗤笑一声,供着几十万流民,不去想怎么解决人口问题,反而还在山里优哉游哉的砍树修路,董卓也着实心宽。

    最好能把太行山脉这边也凿开两条,也好省去他一番功夫。

    太行山里的贼寇投降太快,山上的陉关全被董卓接管,如此一来,进攻时机就掌握在了董卓手中。

    这对袁绍而言,是一件挺操蛋的事情。

    麾下谋士们则建议袁绍不必着急,董卓不将流民疏散到各地,想凭贫瘠的并州来供养这些流民,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不出一年,董卓就得乖乖认命。

    到时候,这些流民没了吃食,还是会照样叛乱。

    文丑的仇,可以以后再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