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随着自行车大赛的结束,朱允炆算是做了一次直播带货,让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迅速就卖的火爆起来。 城内十几个车行一开售,连一天的光景都没有抗住,定价一千五百文的自行车就卖的一干二净。 整整三万辆。 在这个两文钱可以买一个大白面馒头的年代,一千五百文的购买力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五百块钱。 这是一个南京城任意家庭都能承受起的数字。 但是许不忌却仍旧不满足。 这位新上任的内阁首辅苦苦等了朱允炆几个月,也没有等到后者参加大朝会,他满肚子的新政计划也就因此没法上马,实在坐不住的后者干脆带着内阁和各部的主要官员离开文华殿,下跑到南京各地搞起了第一次内阁调研。 而许不忌调研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眼下销售最火爆的自行车厂,关切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自行车的指导售价。 “价格能不能继续下调,控制到五百文左右。” 在南京郊外,自行车厂的负责人差点都快哭了出来“阁老,五百文这不是开玩笑呢吗,连成本都不够啊。” 五百文的售价,真就连成本都没达到,更别提赚头了。 “一辆自行车组装下来,需要六个工人在不同的生产线进行佩件生产拼装,原材料的花费、工人的工钱,还有出售时,要给那些承销的商户留一部分利润空间出来。 如果定价五百,咱们厂家直接销售也需要租赁门面,这又要一笔租赁费,开商户卖车又需要招销售的伙计,又是一笔工钱。” 陪同着许不忌一道视察自行车厂的一众官员都没吭声,但大家都觉得许不忌这种提议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方夜谭。 “工人的工钱现在是多高。” “一天五十文左右吧。” 五十文,也就是说一个月一两多银子,一年将近二十两了? 一个工人的收入趋近一名基层士兵的年饷(不加津贴),比起十余年前算得上翻了将近一倍。 做工总还是要比种地挣得多。 许不忌微微颔首,工人的收入增高是贴合国家下一步国策路线的,毕竟要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做准备,而工人的收入高低就是首当其冲需要夯实的基础。 “你刚才说左右是个什么意思?” 陡然间,许不忌想起了方才回答话中的飘忽“一天给多少钱还有浮动不成?” “还不是工时制给闹得。” 厂家的负责人苦笑一声,见许不忌不太明白,便主动说起了原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