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新式高射炮-《帝国争霸》


    第(3/3)页

    在实战中,20毫米机关炮的主要价值是对付漏网之鱼。

    关键还有,炮塔部署占用的甲板面积很大,炮位部署不存在这个问题。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想到通过增加炮管数量来提高射速的办法。

    要说的话,就是采用加特林原理的机关炮。

    只是,因为太复杂,而且操作控制也非常麻烦,无法由人力操控,甚至没办法由炮手来瞄准,必须得使用液压或者电气驱动,而且得配备光学辅助瞄准设备,整备质量非常高,所以研制难度非常大。

    早在大战爆发之前,帝国海军就开始研制加特林机关炮。

    最初用的是内动力原理,也就是由炮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来驱动炮管,不需要外接电源。

    在完成了概念设计之后,帝国海军放弃了这套更容易实现的方案,选择了研制难度更高的外动力模式。由电机驱动炮管旋转,并完成装弹、击发与退膛等一系列动作,从而能更有效的控制射速。

    因为研制难度太大,所以到目前也就只有几门样炮。

    最关键的问题依然是小型化。

    按照介绍,试制那几门样炮,最轻的一套有12吨,而且占用甲板面积相当于一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同样的质量,以及同样的甲板面积,能够密集部署10多门20毫米机关炮了。

    显然,一套加特林机关炮的作战效率,肯定比不上10几门20毫米机关炮。

    此外就是,20毫米炮弹确实差了一些,不但射程短、射高低,对飞机的毁伤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特别是对付大型飞机,比如重型轰炸机,20毫米炮弹往往无法达到1发或者数发致毁的效果。

    此外,可靠性也是个大问题。

    按照技术人员介绍,只要解决了可靠性问题,再把整备质量降低30%左右,就有往获得海军采购。

    如果可以的话,或许会选一种新口径,比如介于20毫米与40毫米之间的30毫米。

    等到那个时候,恐怕就只有两种口径的高射炮。

    只是,那一天会在什么时候到来,没有人知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