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虚构-《永不下车》


    第(3/3)页

    和一般人的想象不同,在信息时代,戳穿虚假身份的证据来源,往往出乎意料。

    且不谈效果堪忧的签名、肖像照和公民个人基本信息,诸如“牙科诊疗记录,指纹信息,血型,乃至人脸识别特征”这些相对可靠一些的判据,也难不住高明的身份伪造者。

    但是像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和基因层面的特质,就很难作伪;

    即便勉强为之,也会轻易被海量数据与AI分析这些前所未有的手段,轻易揭穿。

    譬如常见的生活习性——左撇子,过去只能凭一些行为特征来测试某人是否为左撇子,应对的手段也不难,无非是刻意训练用右手行动,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做到控制自如,除非不经意间露出马脚,否则,真的很难辨别。

    但是在今天,对一个人是否左撇子的检查,却可以借助于脑电流监测。

    这样一来,天生的左撇子,大脑活动方式与右撇子之间的区别,就无法隐藏、而会被轻松识别出来。

    类似的检测手段,林林总总,还会因技术革新而一步步升级,对方然而言,构造完全虚拟的身份,既要事无巨细的填充无数细节、让这“虚构者”看起来足够真实,又要高度符合自身现状,就变得极其困难。

    所谓虚构身份,在当今时代,绝非仅仅是伪造一纸出生证明、到联邦公共部门数据库里新增一段信息这样简单;

    从抗调查、抗筛选的角度,还需要大量的细节,说白了,就是要把这虚构的身份“做实”。

    只因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此时此刻,生活中的每一年、每一天,甚至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和周遭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会和周围的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接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