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我笨在哪里-《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第(3/3)页
“不可能,人是环境造就的。我们只能是动物和神性的伴侣,而不能成为社会的夫妻。庄哥,你是我心灵的那个人、你是我身体的那个人,但你不是我家庭的那个人。因为,我到现在,没有想过组织家庭。并不是我想逃离社会,而是我不太适合,因为我这颗易变的心。”
她此时严肃地跟我说,我知道这是她正式的意思了。
“我需要小众,这是我寻找生命意义的方式。而你却不一样,你需要社会,至少目前,你是这样的。如果不独特,我会乏味的。也许,这是我父亲传给我的,他就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他喜欢折腾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他带给我妈,只有痛苦。所以,任何人,即使跟我勉强结婚,也只能是痛苦。我可以跟你分享快乐,但我不确定,这种分享,可以保持终身。庄哥,你也不需要改变,因为人是经历造就的产物,故意改变,会让你失去本心,让你痛苦。你只需要记得,在某个时段,我,是真正拥有你的,完整的,那个人。”
这种只求一时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心态,我也听说过,以前不太理解。现在看来,这类人,大体如小池,对感觉的要求过高,而感觉是易变的。
她所说的概念,我已经有所体会。在每个人身上,同时包含有三种性质:动物性、社会性、神性。反映在心理上,就是本我自我超我。社会性是人性最重要的特征,所以老马才下这个定义: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
在两端,动物性,人类总是企图甩掉它。人们道貌岸然地假装圣人,以适应社会性的要求。但是,这种根本的动物本能在长期压抑中,造成了人本身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性的解释。
拿猴子来比喻,我是最不喜欢猴子的。因为,它离我们这么近,是我们人类的近亲,但它所表现的动物性,却让我如此生厌。可见,为了不让人讨厌,为了适应社会生存,我们要故意掩藏自己的动物性,这是必须的。
猴子是群居的最喜欢打斗的动物了,它们打斗如果仅仅是为了食物还好说,它们其实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也打斗不已,却是因为性。我看过动物园那些食物充足的猴子,为了争取交配权拼命偷袭、冲撞、威胁和侵略同类,这种动物性必然存在于我们身上,只是我们总在掩盖。
但历史却是掩盖不住的。从三皇五帝以来,帝王的女人从两个到四个到八个,一直到后来的皇宫佳丽三千人,其实这是人的动物性的张扬。要从身体需求来说,一个再强壮的男人,对付十个女人就不错了。
神性,人类总想追求它,但它也是自然存在的,但不那么显著。自从人类的思维形成独立的系统后,人类就创造了或者说接触了神性。
黑格尔将之称为“理念”,基督教称之为上帝,佛教称之为如来等。就是最强调社会性的孔子,也不得不要求“祭神如神在”,他也依据梦境的提示,感叹“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这是他对神性不可回避的证据。
他把神性归结为“道”,这只是另一种改良。因为人类对神性的追求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万物有灵阶段。比如原始宗教,比如现在还有痕迹的拜火教。人类在作用于万物时,万物仿佛投射出人类的思想,这就产生了万物有灵的概念。
第二个阶段,是人格神的阶段。这是典型的将心比心的产物。比如上帝长得跟人一样,有感情和思想。比如菩萨在庙子内供奉,长的是人的模样。古代希腊的神话中,大量神仙与人类一样,有充沛的感情,有错误有冲动,甚至有恶劣和卑鄙,这些都是人格神最丰富的表现。“子不语怪力乱神”,也是指的人格神。
第三个阶段,是非人格神阶段。神不是一种人,而是一个道理,一个规律。这种神的出现,就打破了偶像崇拜的习惯,进入到纯粹思维的世界中了。这是人类思维体系完全系统化并自洽的阶段,这是人类自已在内心中创造的伟大世界。
但以孔子当时阶段的人类思维水平,可能无法完全摆脱人格神对人类思维和情感的影响,于是他采取了一个过渡性的办法:用祖先崇拜取代鬼神崇拜,这样百姓也好接受,效果还比较好。虽然今天这种方式有很多弊病,但在当时,是进步的。
逻辑是一种思维方式,完全摆脱了神的束缚,连神的名称都不需要。因为它的强大,完全不需要神秘力量的护佑。它从一产生,就强烈地改变着世界。
当人类掌握了逻辑的工具后,实验得出的现象,就可以归类总结了。当实验现象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就用逻辑归类出结论,这就产生了科学。
当然,形式逻辑是思维方法,它在表现形式上,最好的办法是数学。数学是科学之母,逻辑学是科学思维之母。
这并不是说逻辑学有多么高明,但它是现代科学的起点。就此问题,我想在小池那里找个旁证。
“小池,你当年学乐器时,钢琴那么难学,为什么要学它呢?难道,它就比其它乐器的声音好听些?”
她肯定知道我问这个问题的原因,因为钢琴被称为音乐之母,这事可以用来理解逻辑为科学之母的思路。
“你说得没错,钢琴是所有西洋乐器中,最难学的。但是我妈坚持要我学它,是因为这是标准。”
她叹了口气,说到:“学了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是我能够弹什么难度的曲子,而是学会了用一个标准来欣赏音乐。”
“钢琴是乐理的基础,因为今天我们流行的简谱或者五线谱,都是按钢琴的琴键还定音的。钢琴琴键上的每一个间,有固定的物理振动频率,这些频率的分布,严格按十二平均率来计算,有客观的标准。”
“音乐本来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用客观的振动频率来规定它,是让它有一个固定的可以依据的规范,就像一把尺子,虽然是人造出来的,但你说,如果没有它,我们比较事物的长短,有标准吗?”
我说到“这算是数学与音乐的结合吗?”
“可以算是”她点了点头:“正因为如此,钢琴所规定的音阶,成为所有乐器定音的基础。也正因为如此,它被称为乐器之王。神世界和器世界结合了,就产生了大量伟大的有创造规律和途径的音乐。也正因为前人在钢琴上创造了大量复杂和经典的音乐,把人类手指的灵活程度运用到了极致,所以从难度上来说,后人要想超越前人,是非常困难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