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两大粮仓-《明末达人秀》


    第(3/3)页

    心里这样想的时候,崇祯的嘴角微微上扬,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愈发的自信,愈发的从容不迫,对于收拾那些江南士绅,毫无压力。

    这一次,崇祯又开始盘算了起来,收拾那些江南士绅,行动顺利的话,带来的不仅仅是朝廷的财政收入,还有一个战略性布局。

    古往今来,关内之地,有着两大粮仓,支撑着天下的民生,一个是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等地,盛产小麦;另一个就是江南,多米粮,气候适宜,罕有天灾。

    可以说,这两大粮仓,是支撑每一个王朝的大半用度,粮草的调配,赈灾的粮草,多是出自于这两个地方。

    回溯历史,身为历史学家的“崇祯”,对于明史有着极深的研究,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大明之所以缺钱,军队时常被拖欠响粮,天灾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在于,江南的赋税征收不上来。

    从历史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江南鲜有叛乱,不是那里治理的有多么的好,也不是没有什么苛捐杂税,而是在于他本身的富裕程度,就算生活再如何的艰难,还不至于饿肚子,以至于饿死的结果。

    中原就不一样了,西北更是不一样了,同等税赋的情况下,加上天灾频发,这些地方早就是民不聊生,留给他们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造反,要么就是活活饿死。

    崇祯的脑海里快速闪过这些念头之时,心里愈发地自信,只要江南的税赋能够收上来,恢复正常的情况,并维持下去,就算不再迁移灾民,也有十足的把握,朝廷能够从容的应对小冰河时期的大面积爆发。

    卢象升、洛养性等人,不是崇祯肚子里的蛔虫,当然不知道他心里想得什么,看到他那不断变换的神情,就像翻书一般,尤其是还有那抹转瞬即逝的邪魅微笑,心里泛起了嘀咕,都在暗自的猜测,恐怕又有人要倒大霉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