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甩掉历史包袱-《秦吏》


    第(2/3)页

    妻子父母为官府奴婢者,一并赦免,不日使汝等团聚!

    正式的赦令下达后,已返回渭南驻扎的无垢军欢呼阵阵,皆言:

    武忠侯果然守信!

    他们本就是故秦人,因为犯了五花八门的罪过,而沦为刑徒,家人也受株连入于隐官,从事少府辖下各业。

    年轻体壮的人被挑了出来,组成驰刑士,较一般刑徒地位高,但仍不得自由:修完驰道,有阿房等着他们,阿房好不容易交付,骊山陵又必须在半年内完工

    刑徒的日子苦啊,也不乏有人试图反抗,逃跑,但这可是关中腹地,统治最强大的地区,除了少数幸运者遁入山林为盗外,大多数人都被抓了回来。

    第一次鞭笞,第二次逃跑砍脚,第三次,则直接处死!

    鞭子打在身上,血口慢慢结成痂又掉落,留下疤痕,脸上的墨字则永无消退之日。

    无尽的苦难,无尽的劳作,仿佛没有尽头。

    直到胡亥的朝廷轰然崩塌,直到武忠侯带着北伐军亲至骊山阻止刑徒们的暴乱,并作出承诺,这才让众人的人生有了转折点。

    但这期盼已久的自由之后,得到自由的驰刑士们却又陷入了迷茫。

    吾等往后,当去往何处?

    多年刑徒,家人也大多遭到株连,故乡的田土房宅早已是别人的了,就算回去,衣食也没了着落,更糟的是,秦地对于被刑之人,是极其歧视的,光凭他们脸上的墨字,哪怕为人作庸保,只怕也无人敢要。

    好在,武忠侯似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给得到自由的骊山刑徒们提供了去处:

    关中苑囿广袤,不乏膏腴之地,驰刑士可往屯之!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苑囿他们不陌生,上林之苑,在渭南横跨三百里,占地广袤,其余大小苑囿也有十多个,基本和附近的离宫别馆配套,是秦朝皇室保留森林池沼,养殖禽兽场所。

    建苑囿是为了保护环境?别傻了,这年头关中森林覆盖率起码还有百分之七八十,有的地区甚至高达九成,远未达到水土流失的地步,就算使民耕作,他们也不可能将每一寸土地都开荒罢?非得在王畿边上保留这么大野地,单纯是为了皇室及贵族射猎游乐之用。

    秦又有《厩苑律》,严禁庶民擅入皇室禁苑,若有人不顾禁令进入渔猎,卫士可杀之!

    刚开始时,关中到处是荒地,人少而地多,倒也没什么,但随着人口滋生,当关中人口突破两百万大关时,当渭北蓝田的田地庐舍已经密密麻麻,再也无法安置新民时,渭南占地数百里的苑囿,就有些碍眼了。

    皇帝个人享乐的苑囿,与关中农业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矛盾,这时候该如何取舍?

    始皇帝的选择是保留苑囿,将急需田土的有功将士封到广袤的远方去

    胡亥时,更是是先苑而后农,据说大帝还亲手持弩射杀过误入苑囿的庶民。

    现在黑夫掌权,是时候反过来了

    他在与张苍商议后,下令道:始皇帝时,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时有优旃曰:‘善,多纵禽兽於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遂辍止。

    如今六国余孽祸乱关东,欲扫平之,自不能靠苑囿中的麋鹿仙鹤,只能是足兵足食,故苑囿可废,以其地立县乡,安置有功将士及获释刑徒屯田!

    此议自然在朝中引发了一些议论,更有某位头铁的杨御史反对说:先帝之所以广苑囿,是为了让秦人子弟靠射猎来修习武备,倘若废苑囿而就农田,关中人去何处修习武艺呢?

    倒是刚从北地来,护送黑夫长子入咸阳的骑校尉羌华讥笑了这浅薄的认识:

    如今天下板荡,多的是六国群盗可供狩猎。就算往后天下大定,欲修习武备的子弟,也可去上郡去北地去广袤天地里历练,何必在家门口射些狐狸兔鼠,却自以为勇武?

    此议通过,黑夫让少府颁布了具体的安置方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