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美术》-《再见理想》


    第(3/3)页

    “是吗?”田慧姑先是吃了一惊,随即她那印着病容的脸上也立刻露出抑制不住的欢笑来。她扬了一下眉毛,转脸看着站在自己身后的儿子不解地问道,“晓华,你怎么变成‘扁舟’了?改姓换名,连老祖宗都不要了?”

    “哪里啊!”郑晓华呵呵一笑。

    “妈,你听我说。”焦丽淑赶紧解释道,“这是他给自己取的画名,并没有真正的改姓换名,艺人嘛,都有一个艺名的。我师兄只是不想让人家知道他的真姓实名而来打搅他罢了,没别的意思。”

    田慧姑这才露出欣慰的笑容,称赞儿子这种不图虚荣的好品行。并叮嘱他说:“晓华,上游是没有止境的。就像逆水行船,行则进,不进则退。所以要穷千里目,还得更上一层楼。你要继续努力啊!”

    听了田慧姑对郑晓华这番叮嘱,旁边的焦丽淑心里不由一动。她万没想到田慧姑会说出这番有哲理的话。难怪师兄是那么的彬彬有礼和知书达理,这和他母亲的长期教育是分不开的。她暗中敬佩她的教子之方,心想以后能有这样一位贤德的长辈做自己的婆婆,那真是美到天衣无缝的程度了。

    接着,她又把田慧姑领到另外两幅画的前面,让她欣赏郑晓华的得意之作。

    郑晓华另外两幅工笔仕女画分别是杨太真的《贵妃醉酒》和《红楼梦》里史湘云的《醉卧芍药》图。

    在《贵妃醉酒》中,郑晓华打乱了历史中的故事顺序并改动了故事情节。他在画面上画了三个人: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和安禄山。并根据情节的需要使用了大红大绿、色泽鲜艳的重彩。画面中的三个人都在喝酒,只是神态各异。李隆基看上去酒没喝多,一付君临天下很清醒的模样。大红脸的安禄山则似醉非醉,略略低着头歪着脸,贪婪的目光悄悄投向一边而坐的杨太真,表示他对杨太真暗中的爱恋。

    而倚坐在李隆基旁边的杨贵妃则是一付娇慵的模样。郑晓华使用了经典的“曹衣出水”之法,用流畅贴身的线条勾勒出杨贵妃窈窕的身段和服饰。她鬓戴一朵金花,身上穿着一袭淡蓝色的华丽夏衫,胸前一块红肚兜掩着大半截的丰满胸脯,稍稍露出一段雪白的乳肉和一条深深的****。她一手半掩樱唇,一手拿着酒杯,虽然看上去已经醉姿酡颜、似乎不胜酒力,但同时却又眯缝着一对含情脉脉的明眸,略略仰起她那能让百花都羞得凋谢的俏丽脸庞,背着李隆基在朝旁边的安禄山微微浅笑,一付若无旁人、怡然自得的妩媚神态。尤其是杨太真那对微睁顾盼的眼睛画的特别传神,到了一种活灵活现、甚至能呼之欲出的地步。

    这意味着什么呢?是酒醉人?还是人醉酒?抑或是人醉人?也许,作者的用意是拿杨太真和安禄山的偷情****来嘲讽当时唐朝宫廷内部生活的糜烂**吧。总之,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就由看画的人去评论了。

    295

    而在《醉卧芍药》中,郑晓华则把史湘云喝醉酒后卧在花丛中那憨厚可爱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在《红楼梦》所有的姑娘中,他最喜欢的就是史湘云,所以特地把她画出来表示自己对她个性的喜爱。

    在这幅画中,郑晓华不但充分运用了色彩对比,而且作了大胆的设想。所有的花儿他都用淡彩画得很模糊,并用缭绕的霭烟晨雾穿插其间来做点染,使之画面产生一种朦胧的清新之感。郑晓华在史湘云的服饰和体态上着墨不多,重点放在了脸部表情和颜色的体现上。花丛中的史湘云虽然因醉而寐,但梦中的她依然是嘴角上翘、眉尖下弯,一付笑容可掬的调皮模样。也因为喝了酒,她细腻嫩白的脸颊上透出一抹淡淡的绯红,两只浅浅的酒窝似有似无,看上去委实惹人喜爱。

    这样的构思和画法其实并不奇,奇的是画面上有几只色彩特别艳丽的彩蝶翩翩飞舞在史湘云的身边,其中一只较大的蛾蝶甚至停在了史湘云的鬓角上,它一只素绿色的大翅膀恰到好处地靠近着史湘云的绯腮,于是让人啧啧称赞这浅红淡绿相映成趣的结合实属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这三幅画中,郑晓华用不同的色彩和手法,表现出他对国画不同的风格追求以及对艺术新领域的大胆探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