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岳文话本-《大宋第一废柴神童》


    第(3/3)页

    想到****他感到又羞涩,又兴奋,还有点小罪恶,无法形容心中自觉有点猥琐的痒痒感。

    ……

    秦凤路西平府。一幢三进的院子内正堂中,十四岁一身孺衫的司马光,正对着父亲,接过眼前驿站递送来的信笺,和一本岳文书斋出品的《三国演义》。

    他倚着靠窗的花梨木椅子缓缓坐下,眼睛始终没有离开手里的信笺。

    是好友王安石的信。里面对当前的经济混乱,冗兵冗员等等,先是长吁短叹一番,后来不免又谈到秦凤路这边的边患,说是附上一本戏文,乃是其同乡神童方仲永所写,或许有用。

    这本三国演义,装在写着“副启”二字的油纸包袱里,先前因着父亲收件时,已经拆开检视过。

    此时的读书人之间,通信的习惯,除了正文之外,还要有一份所谓“副启”——这是一种不具名的信,用以请托办事,或者商谈机密。

    起初只通行于官场,后来则渐渐成为繁文缛节,不管有无特殊的话要说,一概都要有副启,不然则会被视为不恭,不厚,副启甚至有多到三四封的,带包裹的,带吃食的,花样百出。

    然而,王安石从来都是骨骼清奇,绝不从众的一类人。他从来不寄副启。

    此番竟然副启了这样一本书,自然也是极重视的了。

    用今天的眼光看,这绝对算得上一个三江推荐了。

    司马光摊开《三国演义》,篇一闕《临江仙》,就让他心怀澎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他不禁一章章读下去,不知不觉,竟日尽黄昏。油灯的烛火舔着调皮的光芒,照在书面上。墙壁上少年长长的影子,只知捧着书,向下一个劲儿的翻看,一时扼腕叹息,一时慷慨叫爽,种种情景,如若一幕天成的喜剧片剪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