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主-《末世东京物语》
第(1/3)页
因为说到耶稣和撒旦这些人物,以及罗马教廷,所以说很自然的能够想起天主教。
天主教又称为公教,全称为天主教会。明朝末年该教由罗马教会传入中·国,当时信仰的神根据中·国古籍中
“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的语句译作“天主”,取意为“宇宙真主,主神主人亦主宇宙“;后来新教教派改译为“基督教”以后,成为其在中·国因袭的会号。另作“旧教”。
也就在差不多的时间,天主教也被传入到了日本这边土地上。
大约公元1世纪,天主教基于耶稣的生平事迹与主张,由创立教会的耶稣席宗徒圣伯多禄(彼得)所代表的犹太人,以及将基督信仰化的圣保禄(保罗)所代表的外邦人共融而来;2世纪至4世纪逐渐在罗马帝国宗教化与国教化,形成罗马为中心的罗马天主教,并基本定型于11世纪及16世纪两次基督教大分裂后的天特会议;19世纪及2o世纪的第一次、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则总结了过去,确立了其在现代社会的方向。
截止2o1o年,全球天主教徒过12亿,占基督徒总人口的二分之一。除一些泛宗座缺出论、或本土化的小众教会,接受梵蒂冈指导的信徒也是仅次于******教(逊尼派)穆·斯·林的世界第二大政治及文化族群。
而中·国天主教则作为独立宗教,与中·国基督教并列中国五大宗教,分为自治、自传、自养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57o万信徒,和遵循圣座的罗马天主教中·国教会信徒。
虽然说,天主教在日本不像佛教展的那么好。不过也同样没问题的,蹇毅没有统计过具体的在日本的天主教的信徒数,不过呢,作为一个名声不小的教会,而且还嫩而过算上是基督教的子教,所以天主教的信徒在日本也还是很多的。
当罗马公教与“新教”(英语:protestantism)并提时亦称“旧教”,即第一个千禧年开始的“传承式信仰”与16世纪宗教改革开始的“书面式信仰”。这一概念曾在恢复公教传统的牛津运动提出。
基督教的信仰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因纳匝肋的耶稣称默西亚所产生的一系列连锁事件,源头可追述到天启一神论宗教始祖亚巴郎,最初系自犹太教中分离出来的第一个基督徒派别,因为他们面向的宣道对象是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之人,而不在局限于犹太人群体。
随着耶路撒冷被占领,教会的中心逐渐转向罗马帝国的都罗马,故称“罗马公教”。从公元一世纪到五世纪初,罗马皇帝一再试图消灭教会,但到最后反倒是整个帝国皈依了教会,宣布罗马公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大公教会这一术语最早见于约公元1o7年安条克的依纳爵写给士麦拿教会基督徒的《致士麦拿书》,用以劝勉当地基督徒保持与主教的共融,信中写到:
“教会主教来到何处,哪里就有天主子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