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暴露真身-《明血》
第(2/3)页
阁部之争均是正常的行政事务斗争,斗争焦点基本上属于吏部业务。虽然很难说斗争双方谁对谁错,但是双方的目的、立场、手段都十分清晰明了,最终的结果也十分温和,不过是主动或被动的罢官、降级。
(3)外庭政府一方出场人物影响巨大
由于斗争主要焦点在于吏部业务,因此,外庭政府方面出面的基本上是吏部官员。或者说,吏部官员作为六部九卿之首——天官,代表政府积极主动以自身业务为基点,开展与内阁的权力斗争,表现十分抢眼。此时吏部出场的人物很多将在以后将产生巨大影响,如顾宪成、赵蓝星、高攀龙,均可视为东林党的核心人物。由于他们今后巨大的影响,使得本来较为简单的阁部之争也变得重要起来。
(4)皇帝作用举足轻重,立场较为明显
考察阁部之争,可以发现虽然内阁获得了最终胜利,但是在整个斗争过程中显得十分被动,甚至可以说是处处挨打。而吏部在斗争过程中积极主动,不但在权力争夺中处处占先,也在朝野上下产生巨大影响,在威势上也是声望日隆。内阁之所以取得最终胜利,完全是因为神宗皇帝站在他们一边,频频出手。这一阶段的神宗皇帝也极少留中大臣的奏疏,频频充当最终裁判官,表现十分活跃。
3、前期党争
阁部之争后,出现了数年的相对平静。
万历22年,沈一贯入阁。万历26年十月,首辅赵志皋家居养病,内阁中沈一贯一人主政,前后历时三年。沈一贯原籍浙江宁波,在任期间浙江籍官员多依附其门下,如右中允陈之龙、户科都给事中姚文蔚、工科给事中钟兆斗、吏部员外郎贺灿然等,此外蜀人刑科给事中钱梦皋、御史张似渠、齐人御史康丕扬等也与沈一贯的相互勾结。
万历29年,原礼部尚书沈鲤、朱赓以东阁大学士入阁。沈鲤入阁后,也与同年左都御史温纯、门生礼部右侍郎郭正域等深自结纳,朋党之争,渐露苗头。前期党争,经历楚王案、妖书案、乙巳京察三大战役,最终以双方主帅沈一贯与沈鲤在万历三十四年七月同日免职,各赐路费,驰驿归里而告终。
这一阶段的斗争产生了新的特点:
(1)势均力敌,不再以阁部为界
斗争双方一方是以沈一贯为核心的浙党,一方是以沈鲤为核心的东林党。随着吏部群贤被逐和沈鲤的入阁,斗争双方在内阁中均有阁臣,双方便以阁臣为核心,政府在京各个部门均卷入党争,六部科道表现抢眼。双方在斗争中势均力敌,斗了个旗鼓相当。
(2)出现了重大案件,斗争深化
这一阶段,出现了楚王案和妖书案两个重大案件,可以看做斗争手段的升级和斗争层次的深化。和阁部之争中的政务斗争相比,围绕着重大案件的斗争更为激烈和复杂。首先,这类重大案件是非分明,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没有讨论的余地。在楚王案中,朱华奎是楚恭王之子即为对,否则即为错;在妖书案中,炮制妖书者即为错。其次,这类案件涉及重大,楚王案涉及楚王是否正宗,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重要的;妖书案更是涉及皇家储君,可谓关系国本。正因为两个案件涉及重大又是非分明,因此其处理结果也是即明确又残酷,在妖书案中,疑似主犯皦生光被凌迟处死,家属发配边疆充军。两个案件中均有不少人受到残酷刑罚折磨。可妙就秒在谁也搞不清这两个重大案件的来龙去脉,于是双方围绕案件的过程上下翻飞、勾心斗角,展开激烈的斗争。斗争更加深化、残酷,双方的积怨也更加不可调和。
(3)皇帝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较为犹豫
由于案件的重大、复杂和残酷性,万历皇帝较为慎重,多次留中,反映出他的犹豫。但是到了最后时刻,万历皇帝果断拿出霹雳手段,终止案件的继续审理和斗争的进一步发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