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君子求知日月长 四-《潮水潮》


    第(3/3)页

    对此方略老地主吼止数次,怎也收勒不住。

    乡亲们无奈,虽然气愤唾弃,为了生计仍然来此劳作。

    这一天,唐世伟世举天不亮赶到,已有数位农人在此。

    老地主穿着脏兮兮的长袍,戴着瓜皮帽,向众人点点头,用手一指这边的水和馍馍,再指一下另一边的取红,向地里走去。

    他俩和众人看看取红,那小袋的果然只有二十五斤。

    取了水和馍馍跟老地主进地的就算应承,否则就是放弃,赶了这许多路的众人怎能空手而回?

    现在是农忙季节,袋里装的倒不是洋芋,四面看看,没见那盼着挨刀、盼着挨枪的俩兄弟。

    一天干的活非同小可,流的汗非同小可,烤死人的太阳和刮不停的风,让本已疲劳不堪的人们更感艰难。

    老地主深知农事,按人派活计确实不过,但你要知道,那可是让你不停手从早到晚的活,老地主不挣还赔?

    所以,不管你是谁,实诚的;奸猾的;活上见真章。

    有那偷懒之人,半道上给你个馍馍打发了。

    唐世伟世举身强力壮当此活计却也不敢托大。

    天黑收工,看看这些干活的人,没头没脸一身土,脊背上流出的汗水干成一片白碱,坐在地上就动不了了,说话的力气早没有了,两眼发直脸色茫然,情若痴呆。

    当此,老地主客气地抱抱手一指取红道:“感谢、感谢,感谢诸位乡亲一天劳累,些少心意便请取回,却不可贪心。”说完再不言语,坐下吸烟。

    当此情景,面对要散架的身子,面对三里长的大坡,七十斤的袋子连看都没有人看,五十斤的多数人也只是舔舔嘴。

    少数人在心里掂量,多数人还是看那小袋。

    “可太球少,过去是三十斤,现在是二十五斤,拿回去一家老少够塞几嘴?狗日的!”

    无奈,人们开始取红,一个一个都取了小袋。

    有一位叫石刚住在石梯子的大汉,摸摸小袋子,心里不甘心,看看那大坡,紧了紧腰带,在手心里唾了一口唾沫,伸手去抓那五十斤的袋子。

    老地主道:“汉子,却不可贪心,确不可落地,我那儿们在坡上看着,一但不好看时休怪老汉,”

    石刚点点头,把五十斤的袋子扛上上了路。

    轮到唐世伟兄弟取红,他俩心里早已有数。

    打掉身上的泥土,丈二长的腰带解下重新系好,肚里一股豪气,展腰分胯,一人一个五十斤的袋子上肩。

    老地主没有言语,木讷地看着他们上路。

    俩兄弟年轻力大,身高腿长练有武功,行动迅速,常年干着农活对扛活不陌生,心里清楚,脚下要匀住劲,要用长力,气息不能乱,深吸缓出,换肩时停下匀好了劲再动步。

    说不得,这俩个在余人的或羡慕,或自叹,或等着看的眼光中直上大坡。

    果然,潘家的那俩盼挨刀、盼挨枪就在半路,养下的闲汉们牵狗拿棍散在坡上。

    五十斤袋子对于平常人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可对于劳累一天的人来说,确实非同一般。

    唐世伟、世举浑身大汗气喘如牛上了大坡,石刚先到。

    他们擦了汗水坐在地上喘息,回头看看,还有多人在走,当然那里有不少人是因为袋子太轻才慢慢走。

    也看见有那没走好摔了一跤的农人,袋子被取回不说,还让狗崽子打了几棍哇哇乱叫。

    不禁互相看看,心说:“他娘的,好险!”用手摸摸袋子,知道是装的谷子和小袋红麻,心里十分欢喜。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