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应敌之策-《汉末文丑》
第(3/3)页
所以说,围城打援,不管是围注城,还是围梁县都不可行。
孙坚说道:“取注城会不太容易,围注城则可能会等不来董军的援救,这样看来,也的确是只有如元皓所说的‘绕注城、直取董军主力’一途了。”
文丑问那三名豫州校尉:“君等以为呢?”
三人皆道:“田校尉所言乃是上策。”
文丑说道:“好!那就按元皓之策,舍注城而疾取阳人聚、广成聚的董军主力。”
至此,确定了两个原则。
一个是要速战,不能久延。一个是舍注城、梁县不理,直击阳人聚、广成聚的董军主力。
文丑说道:“阳人聚、广成聚的董军虽只四五千人,然多老卒,不可小觑。该如何打这一仗,君等各有何高见?”
又是孙坚头一个发言,他说道:“适才如奉孝所言,董军刚败了一阵,折了千骑,其胆气正沮,我军四万众,声势强大,如全部压上去,恐敌会不敢出战,以我之见,此战不用四万兵马齐上,我等各从本部抽选精锐,合兵不要超过万人,然后以此至敌垒前邀战,当为最好。”
孙坚说得很有道理。
三四万步骑如果一起压上去,那刚刚大败一阵、折损了千骑之多,又营垒中只有不到五千人的董军肯定是不敢应战的,而一旦董军不敢应战,紧闭辕门,高挂免战牌,那这就和“速战”的原则相违背了,不利军心、士气的保持。(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