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2不行就不行-《掐头去尾不留中间》

    张副院长态度强硬的告诉他这是院里的决定,不是他说不行就不行的,没有人让他从x-238课目中撤出来,他能够利用业余时间搞出来合作策划,就能够接着把招标文件搞定,何况还有办公室和财务处的支持,有什么困难还有他在这里主持。马年来总是感觉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是他又提出自己作为这个项目的利益相关方,之前在楚海曾经兼职,又和王伟强是同学,这些因素都在制约他不能过深的参与进来。张副院长冷眼望着他说:“既然让你着手准备,就是对你的信任,哪来这么多理由。这事就这样定的,就这样执行。”

    马年来无缘无故的挨了段训斥,出了办公室连自己也不禁感到可笑,这纯粹就是自讨苦吃,痛痛快快的答应下来多好,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的大事,说不定还有多少人在眼红呢。想明白了,心情也就舒畅起来,到了胡景润办公室,晨会已经散了,李清远在一桌子的废纸中搜寻着什么,看见马年来进来,问:“我记得之前你和老0胡曾经讨论过一个细节,当时我特别有感触,只是没有过多留意,今天忽然想起来,却又想不起到底是什么。我这脑子就适合在实验室里摆弄那些瓶瓶罐罐,这种抽象的东西真的干不来了。”

    马年来感到好笑,如果他能从这些废纸中真的找到想找的,那才是最大的奇迹。胡景润的思维就是典型的跳跃性思维,你不知道他在一页纸上画的一个圈到底是圈还是点,或者是一段话,反正也只有他看的明白。

    马年来不得不暂时中止自己的研究,准备草拟招标文件,在这里无法上网是个问题,他不知道所谓的招标文件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更不知道一份标准的招标文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合作的细节进行揣摩,在双方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保证科研工作不因为投资方的介入而受到过大的影响。罗列出几十条之后,他就再也想不出还有什么是能够准备的。匆匆赶回家后,第一时间打开电脑,在网上一番搜索,却发现找得到的十有八九都是跟工程建设相关的招标文件,而像这类合作模式的招标只能在新闻中看到,却没有一个范本。五花八门的网页浏览一遍,马年来才发觉自己离开网络世界有些遥远了,至少这一年多以来对各种花边新闻、各种千奇百怪的论坛从没有光顾过,很多新鲜的事务都不再熟悉。

    午夜的见面因为韩冲的应酬而取消,马年来流连在网上,除去相关专业论坛和学术期刊能够让他驻足外,他更多的在看各种新闻消息、博文等五光十色的杂耍。不知不觉的搞过凌晨两点,他有点恋恋不舍的躺下,第二天准时醒来,带着朦胧的睡意回到单位。刚刚打开电脑,张副院长的电话就打过来,明确的告诉他,关于合作的招标等工作不再用他参与,院里专门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这项工作,要马年来踏踏实实的抓紧这段时间来搞好x-238工作。

    面对这个消息,马年来有些惊诧,却在突然间感到心一下子被掏空,那种失落感让他抓着话筒的手都有些僵硬。在木然的说过“谢谢领导”之后,马年来轻轻地放下话筒,伸手把电脑打开找到昨天撰写的那个文档,径直的删除掉。

    胡景润还没有归队,但是新的思路和方案在全项目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已经敲定,耿努力设计的计算模型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这让马年来和全组人员都感到诧异,在这之前谁也没有发现原来他还有这么强的计算机功底。有了他的编程,一些模型的计算能够节省很多时间。其实项目中的计算中心也预装有很多高级的计算程序,只是随着项目解体,人员流失,计算中心更多的被别的项目占用,反而是x项目想要借用,需要排很长的队伍。

    第五次实验被提上议程,马年来和李清远商量着能不能让自己也进入实验室,毕竟站在监测窗外的滋味并不好受。作为领导的要求,李清远痛快的答应下来,并主动要求自己作为助手。马年来没有推辞,他对x-238研究的已经足够深入,不单单是为了攻破这个难关,同时在试验中他也想验证自己的一个新的想法,这个想法还有些模糊,他觉得只有在实验过程中才能让自己看清楚——这完全不同于事后查看监控录像或者别的什么。

    也许把李清远换下来会有一些副作用,但是马年来也顾不得这么多,他再次把所有数据和准备工作与李清远共同核对一遍之后在下午一点钟,项目试验准时开始。对于马年来重新出现在实验室中,人们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异样,所有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马年来的操作与李清远比较起来,没有那么中规中矩,但是他行云流水般的操作还是很有大家风范。因为都带着面罩,看不清李清远的面部表情,况且在这紧要关头,谁还会过多的在意这些呢?

    四个小时之后,马年来和李清远独自出现在办公室中,无疑这又是一次失败的实验,过程很完美,结果很悲剧。马年来焦躁的在屋中转圈,李清远则安静的坐在沙发中随着他的身影摆动眼眸。在马年来站定身形后,李清远才说:“我觉得这次也不能说是完全的失败,至少我们已经寻找到门路,只能说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马年来摇摇头说:“在实验之前提示你特别关注的节点中,你有什么发现吗?我想是我们的思路出了问题,如果成功是悬浮在空中的一段线段,那么很有可能我们不是与她擦肩而过,而是我们在她的上下左右的某一个方向上穿过。我觉得我们关注的那个点没有问题,可是我们的方向和方位都不对,所以才会有这种结果。下一步,我准备把这次实验的数据在计算机中进行一次模拟,我们来一次系统会诊,怎么样?”

    谁也预料不到,x-238课目还没有解决,整个项目的合作招标工作却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马年来和李清远作为项目代表参加开标会,一共有大小六家企业参加,不出意外地由实力最是雄厚的跨国集团的本地企业楚海摘得桂冠,而对方的授权代表正是王伟强。根据楚海的报价,项目组每年能够得到不少于一千万元人命币的科研经费投入,武汉院拥有科研自主权,楚海可以分享到项目的定向成果,同时楚海每年可以派出不超过五名访问研究员参与到项目中。马年来的策划中没有想到最后这个人员派遣,他也不清楚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大概是个监督吧!

    中标后,马年来满以为会像商战大片中似的进行一轮又一轮惨不忍睹的谈判,最后历尽千辛万苦才得以好事圆满。却不料开标后第三天,办公室就通知马年来领取一份合同草案,说是征求意见,却也只给了一晚上的时间,第二天就要把随草案一起领取的合同审查表交回办公室。马年来把一本二百余页的草稿看了一遍,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大段大段的废话,不知道是从哪里生搬硬套过来的,整部合同当中真正有用的也不过是可怜的几页,合同中几乎没有涉及到任何专业性的内容,他也不清楚所有的合同是不是都是这种只画圈圈不管实质。

    马年来在晨会上碰到李清远,发现他手里也有一份合同的草稿,便要看看他是如何签署的意见。李清远告诉他,自己的也没有填,还正打算找他商量商量,总觉得如果在审查表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后有种不踏实的感觉,怎么都觉得这是一份卖身契。马年来问,那该怎么填写,总不能在这么大的一个意见栏中,就写一个无字吧!

    意见表交上去,李清远端端正正的写了一个“无”,马年来则委婉的写上“专业部分无异议!”敷衍过去。

    双方合作的签字仪式搞得很隆重,就连电视台的记者都被请过来,由于不能公开具体的合作内容,这个仪式就跟他们没有屁点的关系。也是在这一天的早上,侯志远办理完全部手续,特意跑过来跟马年来和几个兄弟告别。马年来只能默默地祝福他,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还能有机会见面,而严晓玲在很鄙夷的说出谁还想要见他之后,突然哭泣着跟他紧紧拥抱,搞得侯志远严重思想准备不足,张着两只手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耿努力,一副这可是你媳妇自己主动投怀送抱的。

    侯志远出了门,朝他们摆摆手,插着兜,悠闲地走在阳光下,离开了。送他出门的几个人回到马年来的办公室中,马年来不经意的问:“你们中下一个要走的会是谁?”严晓玲和耿努力相互对望一眼,一双手紧紧地抓在一起,程实钟深沉的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除了你们两个,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在一起,该走的时候就走吧!我记得我们小时候特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此地不养爷,自有留爷处。只要以后多联系,记得咱们都是朋友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