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一场野战-《侠踪芳影》


    第(3/3)页

    正月初六,明朝联军抵达平壤城下,正月初八的凌晨郑静制定了作战计划。蓟镇参将吴惟忠率领浙兵三千,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军五百,休静率僧兵三千攻打平壤北门外的牡丹峰;左军指挥李如柏、参将李芳春率军一万攻打西城门;中军指挥杨元、右军指挥张世爵率军一万攻打西北七星门;骆尚志率两千神机营将士,祖承训率军八千攻打西南的芦门,朝将李镒和金应瑞率八千朝军攻打东南的含毯门。

    这牡丹峰地势险要,由日将松浦镇信率兵二千镇守,牡丹峰跟下面的平壤城是互为犄角之势,一旦明军进攻平壤城,牡丹峰上的守军可以下山攻击,所以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必须要拔掉牡丹峰。

    吴惟忠率领的三千浙兵是戚继光的老底子,善长山地作战以及跟日军的短兵相接,而郑静对这些戚继光的老底子是极有感情的。所以,郑静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吴惟忠。

    在攻城当中,明军带来的火炮发挥了作用,佛朗机、虎蹲炮、灭虏炮一起向平壤城头轰击,在猛烈的炮火压制下,城上的日军抬不起头来,到了下午时分,七星门被明军的大将军炮轰塌,明军开始一窝蜂的涌入城内,城内的日军都躲在修筑的堡垒内,而此时牡丹峰的战斗仍在继续,一直到傍晚时分,牡丹峰高地才被明朝联军拿下来。

    联军在城内的攻击并不顺利,城内处处都是日军的碉堡,而且大多位于高处,郑静只好命令众人推着火炮车将堡垒一个一个的拔除,或者将震天雷扔进堡垒内。小的堡垒好说,但大的堡垒火力太猛,明军难以进身,郑静便让人抱来木材堆积在堡垒外围燃烧,平壤的大火烧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天明,城内到处都是日军烧焦的尸体,成堡成堡的日军被烟熏死,有的土堡内,成堆被烧焦的尸体拥在一起。各部明军争先恐后抢割首级以报功,有时候一个首级引来十几个人哄抢,甚至大打出手,为了防止蓟镇士兵抢功,辽东兵更是抢在前头,北兵与南兵的矛盾在这场战争中显露无疑。

    此时小西行长、宗义智、景辙玄苏、柳川调信、内藤如安、大村喜前、有马晴信带着剩下的七千日军龟缩在最大的堡垒练光亭内,以及附近的几个土堡内,一直到傍晚时分,练光亭还没有被拿下来,通往练光亭的路上到处都是明军的尸体。

    这时候,郑静不想士兵过多的牺牲,就给小西行长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我放你走。小西行长也给郑静回了封信,大意是大明是礼仪之邦,不要耍诡计,让我们从东门出去,不要追赶。郑静有自己的考虑,此时堡内日军还有七千人,而且是第一军团的精锐,如果硬拚,我军徒作无谓消耗,而且自己所带兵马有限,日军的主力还都在汉城,郑静只希望日军撤出平壤即可。

    三三两两的日军走出来发现外面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敌人,接着大批日军从堡内走出来列队,众人喜极而泣,小西行长迅速带着日军从东门撤离,抵达冰封的大同江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明军趁日军渡江的时候开始猛烈炮轰江面,大块的冰层开始断裂,无数的日军掉入江中,顿时被江水吞没,等到日军到达对岸,又遭到朝鲜军队的截杀。

    平壤一役,日军阵亡一万人,其中烧死者就达六千,小西部最终抵达汉城的时候一万八千人的队伍只剩下二千人,明军阵亡人数有两千人。平壤战事失利的消息很快传到汉城,侵朝总司令宇喜多秀家立即召开大本营作战会议。

    一部分将领打算在开城跟明军决战,宇喜多秀家的意见是在汉城跟明军进行决战,因为汉城是侵朝日军的大本营,便于撤退,如果将主力调到临津江以北,那么粮草将会接济不上,而且后方还会被义军攻占,这样一来就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更为关键的是郑静也不可能让明军的主力跟日军在一起决战,所以宇喜多秀家固守汉城的方略是正确的。

    明军南下的速度特别快,占领咸镜道的加藤清正拚命的南撤,很多日军在雪地里冻伤、冻死,甚至要将冻伤部位切去,很多日本士兵一头倒在雪地里再也起不来。正月十八日,小早川隆景前脚刚离开开城,郑静后脚就进驻开城,二十五日,明朝联军抵达坡州。

    联军抵达坡州后立刻争吵起来,一部分将领认为日军望风而撤,大军应该立刻追击,另一部分将领认为日军主力都在汉城,不应该追赶。此时的郑静也拿不定主意,他便让辽东副总兵查大受带领副总兵祖承训、参将李宁引三千骑兵去王京附近探听日军消息,并交待查大受等人不许迎战。

    正月二十六日清晨,查大受带领三千骑兵向汉城进发,这个时候宇喜多秀家在汉城也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率兵两万前往迎敌。

    二十六日清晨,立花宗茂手下家将十时连久带领五百名先锋走在前面,队伍刚过砺石岭就跟明军碰上,三千明军一窝蜂的拥上,日军丢下几十具尸体后撤走,查大受将战况写好后让人送给郑静,自己带兵在后追赶。接到战报的郑静松眉头紧锁起来,他预感到情况的不妙,便点起一千亲兵去追查大受,同时交待孔祥弈在一个时辰后跟进。

    查大受的队伍行进到距离汉城三十里路的碧蹄馆的时候遭到了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一万军队的包围。查大受和祖承训毫无惧色,带领三千骑兵直插日军中央,骑兵的机动性彻底发挥出来,一万日军竟隐隐出现招架不住的态势。

    这时候查大受和祖承训将队伍驻扎在碧蹄馆的一处高地,依托鸟铳和火箭阻击日军,这时候,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的一万兵马也抵达碧蹄馆,驻扎在外围观看战况。

    一直到傍晚,明军的高地还没有被日军拿下来,六十岁的小早川隆景早就打的筋疲力尽,遂退了出来将战场交给立花宗茂。这时候,郑静的一千骑兵从北面冲了进来,小早川隆景一招手,驻扎在外围一直没动的一万日军也围了上来,郑静指挥着明军左冲右突,这几千骑兵是辽东军精锐中的精锐,人人皆配有手铳。

    碧蹄馆的战斗在此时达到了**,硝烟味、喊杀声、枪弹的爆炸声、战马的嘶鸣声混合在一起,日军将领小川成重、十时连久、久野重胜、安东常久、安东幸贞先后战死,郑静等人仍在包围圈内突不出重围,日军也打的苦不堪言。

    立花宗茂也退下阵来要求小早川隆景接替自己。戌时,明军左路军指挥孔祥弈率兵杀到,立刻从北面撕开一个口子,郑静等人迅速和孔祥弈一起从北面突出重围,明军依靠骑兵的速度很快甩掉追赶的日军。

    碧蹄馆一役日军阵亡七千,明军阵亡人数有三千多人,在随后进行的幸州战役中,在日军各部人马都出动的情况下,立花宗茂部无人参战,估计是在碧蹄馆一役中损失殆尽。

    后半夜,明军回到坡州,朝鲜左议政柳成龙看见郑静神情凝重,不敢上前询问,郑静一言不发走进营帐,良久,营帐内传来郑静深深的叹气声,郑静走到营帐外,向柳成龙招了招手,示意他进帐来。

    柳成龙进入帐内后,郑静说道:“目前倭寇的主力都在王京,我军兵少,若强攻,必然损失惨重,我欲退回开城,另想破敌之策,大人可给陛下上疏陈述这里的情况。”

    柳成龙听郑静这么一说,也只好长叹一口气。碧蹄馆虽然是明军与日军的第一场野战,虽然导致数千精锐损失,但此一役打得十几万日军龟缩在汉城内不敢出来,为接下来的收复汉城打下基础,可以说具有极强的正面意义。

    

    

    if(q.storage('readtype')  !=  2  &&  location.href.indexof('vipchapter')  <  0)  {

    document.write('');

    }

    


    第(3/3)页